当前位置:主页>资 讯>博士新闻>

黄沛杰博士:中国博士生的理想与徘徊

    刚才徐老师和施老师分别从怎么培养博士,怎么造就出成功的博士生人才给我们上了很精彩的两门课,我本人受益匪浅。我将主要从中国的博士生角度,通过调查和采访国内外以及著名研究机构博士生做一个统计,试图向大家阐述,在中国攻读博士生有什么理想、抱负、困扰,希望给各位一个思考,也算是抛砖引玉。
    首先我得保证有什么目的,希望给大家带来什么帮助,以及我们调查的范围,从我自己作为博士生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比如为什么读博士?从过采访了解到,读博士确实有很大的收获,除了学术上的造诣其他还有很多收获,但也有很多困惑。广大的博士生会对我们的培养有什么期许?我们是不是一定不如海外成长起来的博士呢?或者还有什么优势呢?希望就上述问题做一些不是很全面的汇报。
    我的调查报告一个是希望向社会澄清一下博士生自己的情况,希望得到一些社会的了解和关注。特别是现在社会有各种各样的观点,相信大家也听过不少。第二希望和导师教授做一个沟通,博士生有什么想法,希望以后会有更好的互动。在对在读的很多博士生同学,希望引导大家思考以前没有想过的问题,如果有本科或者硕士生,攻读博士学位有一些问题是不是已经思考清楚?
    我采访的人主要在国内攻读博士,也有国外的,专业主要以计算机专业为主,我也采访了艺术、经济等其他专业博士,也有国内外的博士生,当然因为时间原因,调查还不太全面,所以只是在我有限的调查范围内得出来的结果。当然我也采访了哈佛、斯坦佛的同学,希望他们的观点对我们有一个对比或者一个启发的作用。
    为什么读博士,其实大家都有一个理想,而且这个理想决定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一般来说,作为博士有一个宏观愿望,宏观目标主要有三方面,一个是能力和机遇上,想提高能力得到机遇,这是比较实际的。但通过采访还有第二点很值得重视,很多同学读博士是有精神层面的追求,这个观点也占了很大的比重,当然学术追求这绝对是读博士的本原。随着社会发展,很多人不一定单纯追求学术,现在学术界、业界也有很多成功的博士,他们取得了很有益的成绩。能力和机遇上大概有60%的同学觉得读博士是为了提升能力找到更好的工作,这很实际,无可厚非。还有一个主要观点是读博士跟出国深造和国内工作一样,只是道路选择不同,是一种机会、成本、时间的投资。精神层面,33%的同学认为读博士为了有更多自由的时间做喜欢的事情,也有同学说我可以静下心来思考未来怎么发展,也是未来成功的缓冲期。学术追求上,有相当一部分同学对学术研究有浓厚的兴趣,国内在读博士生,这方面也有相当大的比例;当然也有想成为学术界大师级人物,总的来说还是认为中国是一个承认学位的社会;当然还有想创业的。宏观目标下他们有毕业后意向,毕业后准备去哪里?最多的还是以学术机构为主,包括研究机构、高校,外企排第二,有一半同学可以接受去外企,当然还有国有企业;也有读完博士想创业的。
    有上述的理想、目的攻读博士,具体攻读起来到底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问题、困惑呢?最大的收获确实就是提升了综合能力,这点跟学术能力有一定区别,这主要是指综合能力,包括怎么做研究、思考、表达和创新,有六成多同学表示这是最主要的收获。还有认识重要的人,如老师、朋友、同事,超过一半的同学这样认为。还有读博士可以磨炼意志,面临更大的压力都可以坦然面对。33%的同学主要为培养专业知识技术功底,也有人为了认清未来的发展方向,还有培养工作习惯以及思考人生境界升华,有部分同学已经在学科领域达到专家水平、造诣。
    有了收获也会有困惑,主要是三方面,一个是精神层面,最大的困惑就是不知道未来在哪里,虽然带着一些目的来,但有些方向跟以前不一样,这是主要的迷盲和困惑。第二当今中国,我采访的是二十一世纪读博士的同学,现在中国经济发展非常快,各种各样成才的机会都很多,外面诱惑确实很大,还有来自家人、配偶的压力。客观环境有好几个方面,主要是得到的指导觉得不足、科研压力大,这些是带来的困惑。能力培养方面,其实读博士的同学们会觉得找工作的时候依然觉得广度不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深度也达不到用人单位的要求。最大的不足就是跟已工作的同学相比,工作经验上的不足,还有学术圈子比较小。
    我不敢谈困惑怎么解决,但通过采访把大家努力解决困惑的途径在这里呈现,精神层面主要靠自我调整,特别是在座有没有在读博士和准备读博士的同学,最好想清楚自己的目标,寻求家庭支持,当然也要平和的心态面对各种诱惑。对于能力培养方面的困惑,如对导师有什么期许、工作性质?希望评价体系怎样?工资待遇、工作年限有什么要求等等。关于能力培养调查,这也是通过大部分的博士或者接近六成多的博士生觉得,培养的能力主要对长期发展有帮助,这确实也是比较符合现状的,并不一定找工作那一刻有很大帮助,但却对长期发展培养很多能力是有帮助的。当然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觉得部分能力对直接工作还是有帮助的,以及还有相当比例的同学觉得非常有帮助。
    培养能力一方面靠自己,一方面也靠环境,对于环境上有什么期许?首先读博士阶段最重要的是导师,也许导师不仅影响整个博士阶段,也会影响整个一生。有八成多的同学觉得导师更多的是引路人,也许不能具体讲,但最好指引你走哪条路,这一点特别是刚读博士的同学,对学术方向、以后人生的方向都不是特别清楚,希望导师以他们自己的经历指一条明灯。有六成多的同学希望导师适当利用自己的资源给学生创造更好的机会以及为学生发展铺路。当然还有导师有一定威信,给自己安排任务,必要时进行指点。也有一些同学觉得老师最好像父母一样关爱我们,手把手指导我们,无论工作还是生活上。还有一些同学觉得导师给我们提供经济保障就够了,其他可以靠自己努力。这里我不敢做什么广告,但我举个例子,我的导师是吴文华老师,我自己本人还有他所有学生的观点认为吴老师这些期许都达到了,而且我们确实觉得在读博士期间有这样的导师非常幸运,他没有太多时间手把手教我们科研,他会利用他的资源为我们争取机会、帮助我们,不管是工作生活也会对我们很好。
    培养环境有第二个课题,就是工作的性质,我做的工作应该是什么样性质呢?大部分同学觉得读博士应该以学术研究为主,大概有四成多的同学,也有二成多觉得还是要以工程项目为主,我们要培养实际的工程项目。也有很大比例同学觉得工作性质必须让自己培养综合素质,因为以后人生成功主要取决于综合素质,大部分同学觉得最好根据学生不同的兴趣和特长自由选择,希望能有这样的宽松环境。对评价体系,国内最多的同学还是赞同以发表文章为主的评价体系,但也有同学觉得我们做工程项目也是反映成绩的一方面,学术成果应该转化为生产力,所以申请专利也要纳入进来。大部分同学觉得发文章要以质量为主,这是比较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48%的同学认为,既然做学术研究就不应该以文章为目的和负担,应当追求怎么有价值的创新。
    关于工资待遇水平,从国内读博士的情况看,也许大家都面临比较大的压力;不到两成的同学认为待遇太低了,生活压力很大,一定程度影响了科研;有四成多的同学认为待遇一般,但没有很高的生活条件,科研主要靠自己,。有一些同学觉得确实待遇不错,这些可能受不同单位的影响,有的同学因为有些来自研究机构,有的来自不同的学校,情况趋势不一样,每个人期待也不太一样。有很多同学觉得工资待遇最好跟绩效挂钩,有利于公平竞争和提高热情,这也许是薪酬制度未必很好体现的原因,特别是国内,很多都是差不多,我相信也有很多地方做的很好。也有二成多学生认为我们要从长远来看,待遇不是最主要的。
    关于博士毕业年限,现在大家都认为博士培养时间太长。其实有七成多的同学认为读博士关键在于作出的成绩,培养的能力,以及毕业后有什么出路。也有一些同学觉得年限规定太死,一刀切。综合满意度,大部分同学认为环境一般,部分靠环境部分靠自己。什么是理想培养环境?我认为有三个方面,一个是体制上,一个是交流合作,一个是人性化上,大家都有很大的期待。体制上比如学术宽松、奖惩分明、环境工作制等等。交流合作,跟企业合作紧密这些都是很大的期待。要人性化,最好以学生为本,同事间互相帮助等等。
    最后作为中国成长起来的博士,我们通过访问可以总结以下优势和不足,相对海外博士更了解中国国情,相对硕士本科生来说,博士生通过系统的磨炼,理论技术功底更加深厚,还有也受到如何介绍新技术的培训。不足是不太了解国际大环境,除了学术还有对各种制度不太了解,视野不够开阔,没有留洋的光芒确实也是问题。
    我在本报告中通过调查,得到大部分博士的观点就是:大部分同学的攻读目标比较明确,比如有各种方面的目标,有丰富的收获,也有一些困惑。对培养环境有中国博士生自己的期许,比如导师是引路人。还有能力培养要有更长远的目光,国内博士生也有一些优势和不足,发挥优势弥足不足也是我们发展的方向。

(本文根据录音整理,未经讲者确认)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封闭总在杀死开放:信息产业兴衰定律

封闭总在杀死开放:信息产业兴衰定律

《总开关:信息帝国的兴衰变迁》这本书是个大胆尝试。从亚历山大贝尔到史蒂夫乔布斯,...[详细]

微软任命纳德拉出任服务器和工具业务总裁

微软任命纳德拉出任服务器和工具业务总裁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北京时间2月10日早间消息,微软周三宣布,已经任命在线...[详细]

东软曹鹏:SOC防护不做“救火队”

东软曹鹏:SOC防护不做“救火队”

红红火火过新年,新春刚刚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过后才是新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详细]

捧牢乌纱帽 丢了博士帽

捧牢乌纱帽 丢了博士帽

古滕贝格 施蒂芬妮 世界 人物 人物 当地时间23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宣布,收回先前授...[详细]

周鸿祎:商业新秩序仍需要持续不断创新

周鸿祎:商业新秩序仍需要持续不断创新

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0年度观察家年会于2011年1月15日北京举行。360公司董事长周...[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