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资 讯>博士新闻>

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嘉平博士:“真金”是怎么锻造的

    王嘉平,微软亚洲研究院图形组博士后研究员。今年,他以“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为题的论文被列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时变材质建模、粗糙表面材质建模以及半透明材质建模三个前沿课题上,王嘉平提出了更加通用的材质模型建模法与高效实用的测量法,使得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现实更加精细、逼真。
    王嘉平说话有个习惯,喜欢在自己结论性的话后面加上一个“对”字。这位出身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现为微软亚洲研究院图形组博士后研究员的青年科学家,自04年至今,每年有一篇论文在世界最顶尖的计算机图形学学术会议SIGGRAPH上发表。但是,许多人并不了解,这位80后一代的他,没有任何国外求学和从事研究的背景。
    “我只是一步步触摸到真正的科学而已。”王嘉平如是描述自己的这份成长履历。
    “中科院告诉我什么是真正的研究”
    当其他同学忙着考试、打工、谈恋爱的时候,他常常一个人躲在宿舍或实验室里,享受钻研带来的孤独乐趣;当就业、出国和考学的喧嚣充斥毕业时节时,他还在苦思这样一个问题:哪儿可以让自己做更高更好的研究——这就是王嘉平的本科生涯,用他的话说:简单,一根筋。
    “那时候想法真的很单纯,就是想“窝”在屋里,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王嘉平回忆说。他在那时就已经萌发了对于计算机图形学的浓厚兴趣。
    回顾宁波大学的四年,王嘉平觉得它在自己的心中埋下了一颗科学精神的种子,而来自中科院计算所的客座教授赵杰煜,就是这位慧眼识珠的播种人。他不仅在学术上引导王嘉平迈入计算机图形学研究的大门,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他一个更高层次的学术平台和更为宽阔的“研究视野”。
    “赵教授让我第一次体会到,真正的科学研究是富有价值和充满乐趣的。更重要的是,我开始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王嘉平说。
    就是这种比同龄人更加理性的认知,让王嘉平没有跟随出国的热潮而选择报考中科院。因为在他看来,这种发展步骤是最适合自己的,中国的院校并非培养不出国外同水平的人才。现在的大学生,常常纠缠在就业、出国等现实问题中,而忽略了对自己将来的理性思考。他说:“其实很多事情,只决定于能否坚定自己的信念、跟随自己的心。”
    在中科院这座中国自然科学研究的最高殿堂里,王嘉平不仅接触到系统、规范的研究工作,更是在全新的学习生活中,凝练出一名真正科学家应当具备的精神与素质。尽管多是跟随老师参与项目研究,但在这个过程中,他了解到面向世界的研究是什么样子,学会了应该如何去思索问题,以及要把工作做到多好,才能够让成果与论文体现最高价值。“可以说,是中科院为我打下取得今天成绩的根基。”王嘉平说。
    尤其是李国杰院士的一次座谈,让年轻的王嘉平理解到创新的真正意义。那时候的他,思维模式常常拘泥在如何去改进别人的研究成果,“但李国杰老师告诉我,创新有很多层面。改进别人的方法是一个层次,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方法又是一个层次,但只有提出一个新的问题并建立起研究体系,才是最高级最有意义的创新。”王嘉平说。
    多年以后,李国杰院士已经记不清当时的情景,但王嘉平取得今天的成就并未让他感到意外。因为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机遇与成功必然属于执着进取的人。
    由于感觉三年的时间不足以完成研究,王嘉平2003年申请了直接攻读博士。也就在那个时候,他遇到了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老师,开启了在微软研究院的人生新历程。
    “微软亚洲研究院教我做到世界最好”
    回想起6年前拜师沈向洋院长的情景,王嘉平依旧深感莽撞:“其实沈向洋老师并不轻易招收学生,但我不知道,就直接给他写信,希望他收我为学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沈向洋并没有立即答应,但给了他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的机会,直到他参与的两个图形学研究项目获得认可,才正式“纳入门下”。
    初来乍到微软亚洲研究院,王嘉平最直接的感受,是对工作和对人的科学素养要求极为严格。从院长、研究员到普通实习生,他发现所有人都在用心地做事情。任何事情不到最后一秒,总被认为还有改进的地方。第一次做项目时候,王嘉平被要求负责两部分特定内容。初步结果完成之后,他自我感觉非常好,但是沈向洋院长却泼了他一头凉水,直言有若干地方还可以做得更好,应该达到世界级的水平。“这件事让我印象深刻,以前自己认为做得很好,来到这里才发现远远不够。”王嘉平感慨道。不过,正是随着一次次的“历练”,王嘉平逐步认识到图形学最高领域的研究,讲求的是怎样一种标准——把事情做到极致,把结果做到最好。
    随着实习的深入,王嘉平也从微软亚洲研究院的发展史中,了解到这种严苛标准的来龙去脉。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之前,ACM(美国计算机协会)引用录选的论文,几乎被斯坦福、麻省理工等美国著名大学的实验室垄断,中国的研究机构和科学家在这个学术领域没有任何的知名度,从来没有一篇论文获选。沈向洋决意改变这种窘境,他要让微软亚洲研究院(当时的微软中国研究院)进行图形学领域最高等级的研究,成果要受到世界的认可。1998年微软亚洲研究院创立后,他聚集人才,建立了一流的团队,专攻计算机图形学的这些权威标准和机构,直到第一篇标有“来自北京”的文章入选ACM。如今,微软研究院已经可以与麻省理工学院相抗衡,ACM委员中也有了中国人的面孔。
    “盖茨曾说,一个研究院如果所有研究都成功了,那么它就失败了。放开手脚,去想、去做别人不敢或没有做的事情,这就是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独特风格。”王嘉平用盖茨的话这样评价微软亚洲研究院的研究氛围。
    王嘉平把微软亚洲研究院比喻成一个汇聚各领域人才的“卧虎藏龙”之地。在他眼中,同事们乐于互相帮助,分享自己的经验;但是自己的事情,最终还是要靠自己的力量去完成。他认为这是对成长最有帮助的地方——作为研究人员,最终的评价标准还是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微软亚洲研究院,沈向洋等博导有更多的时间,在实际的项目研究中与学生们同步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在每月一次的选题会上,学生和老师一样,都可以自由提出、讨论自己的想法。也许常常会遭到否决,但只要能够通过集体的层层筛选,便可以立项。这在扩招不止的中国大专院校,是难以做到的。
    就在这样的独特环境里,中国科班出身的王嘉平在计算机图形学的研究中,取得了一系列让世界惊赞不已的成绩。日前,他以“基于数据驱动的表面质感建模与绘制”为题的论文被列为教育部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在时变材质建模、粗糙表面材质建模以及半透明材质建模三个前沿课题上,王嘉平提出了更加通用的材质模型建模法与高效实用的测量法,使得计算机模拟的虚拟现实更加精细、逼真。其研究成果十几次被ACM TOG、IEEE TVCG等高水平国际期刊引用,以至于李国杰院士亲自写来贺信,称赞他的成就。
    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美国计算机协会图形学汇刊》)和ACM SIGGRAPH(美国图形图像学会大会)——计算机图形学领域最权威的期刊和最高水平的会议,全世界从事计算机图形研究的科学家,都以能够在此间发表论文著述为荣,然而不到10%的入选率却让很多学者抱憾终生。因此,当王嘉平这个年轻而陌生的中国名字,不断出现在近年ACM Transactions on Graphics与ACM SIGGRAPH论文目录上时,人们不由得将好奇而关注的目光,纷纷投向这位中国本土成长起来的世界级人才。李国杰院士对此评价道,令人感到惊奇的开创性研究成果,让SIGGRAPH对王嘉平敞开大门。
    “如果你是一个有准备的人,微软亚洲研究院便是一个加速器,让你在短时间内做到世界一流的研究工作。我们应该做好这个准备。”王嘉平曾这样寄语中国的青年人才,“其实很简单——培养发散的创新思维,精力集中地做事。”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封闭总在杀死开放:信息产业兴衰定律

封闭总在杀死开放:信息产业兴衰定律

《总开关:信息帝国的兴衰变迁》这本书是个大胆尝试。从亚历山大贝尔到史蒂夫乔布斯,...[详细]

微软任命纳德拉出任服务器和工具业务总裁

微软任命纳德拉出任服务器和工具业务总裁

萨蒂亚纳德拉(Satya Nadella) 北京时间2月10日早间消息,微软周三宣布,已经任命在线...[详细]

东软曹鹏:SOC防护不做“救火队”

东软曹鹏:SOC防护不做“救火队”

红红火火过新年,新春刚刚过去,对于中国人来说,春节过后才是新年,在过去的一年里我...[详细]

捧牢乌纱帽 丢了博士帽

捧牢乌纱帽 丢了博士帽

古滕贝格 施蒂芬妮 世界 人物 人物 当地时间23日,德国拜罗伊特大学宣布,收回先前授...[详细]

周鸿祎:商业新秩序仍需要持续不断创新

周鸿祎:商业新秩序仍需要持续不断创新

由《经济观察报》主办的2010年度观察家年会于2011年1月15日北京举行。360公司董事长周...[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