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首届中国信息安全人才培养与就业工作研讨暨交流会于11月7日在北京交通大学隆重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金融危机形势下信息安全人才需求与就业”。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学工办主任赵健老师做了“突出人才培养特色 构建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的主题报告,他从“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面向就业的立体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机制”、“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等方面谈了武汉大学在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与就业方面的经验和思路。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同仁、各位朋友:
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谢信息安全教学指导委员会、北京交通大学提供的这样一个机会,能代表武汉大学在这里向大家汇报,我感觉非常荣幸!
2001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面向全国招生80人,创建了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制定出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设置”和“武汉大学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学大纲” ,这也是全国第一个本科教学计划。这一计划对全国信息安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产生了广泛的和重要的影响。当年,国内20多家媒体进行了立体式报道,信息安全专业首次进入公众视野。
在办学实践过程中形成“以学信息安全为主,兼学通信,同时加强数学、物理、法律等基础。掌握信息安全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培养良好的品德素质”的办学思路。这一办学思路受到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同时也受到国家信息安全领导机构的好评。
近年来,我们进一步按照人才培养的规律,更加突出人才培养特色,构建了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机制,将“就业”的观念贯穿到学生培养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有关情况向各位汇报。
一、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
经过近10年的发展,武汉大学已经成为我国信息安全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武汉大学在信息安全领域中的密码学、网络安全和信息系统安全等方面完成并承担着一批国家与省部级重要科研课题,并取得了一些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形成了自己的学科特色和优势。同时我们也形成了一整套的人才培养特色。
1、全——构筑了从本科到博后完整人才培养体系
制定出全国第一个信息安全本科专业课程体系、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办学思路,出版编写了全国第一套信息安全本科专业教材,建立了信息安全专业实验室。2003年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又获批了信息安全硕士点、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从而形成了信息安全人才培养的完整体系。
武汉大学的信息安全专业获批为“湖北省品牌专业”和“国家特色专业建设点”。信息安全专业的“密码学”课程获批为国家精品课程。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拥有众多的科研平台,支持信息安全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这些平台有: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多媒体软件国家工程中心,国家信息安全产品互操作性测评中心,空天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媒体软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多媒体通信湖北省重点实验室,网络应急响应湖北省支持中心,等。
目前,信息安全专业每年本科招生规模稳定在100人左右,硕士研究生50人左右,博士研究生10人左右,05年第一届本科毕业生83人顺利毕业,至今已有近500名本科毕业生,100余名硕士,20多名博士走出校园。
2、优——分类管理、德育优先,就业指导介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信息安全首先是人的安全,德育是信息安全教育的头等大事。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的政治、思想素质教育。目前信息安全的博士生当中党员比例接近90%,硕士生当中党员比例为80%,本科毕业生中党员比例也已经超过60%。
信息安全专业的本科生作为一个优秀的群体,连续两年获得“湖北省先进班集体”荣誉称号。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在学生管理和就业指导上也独具特色。首先从本科生阶段开始就要求学生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按照“推免”、考研、出国、就业的不同方向给与分类指导。与此同时,在学院开设《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选修课供学生选修。通过一系列举措让学生树立面向就业的学习习惯和自我管理习惯。研究生则按照学术型与应用型给与不同的培养模式。
我院信息安全专业培养出了包括“全国道德模范”黄来女在内的一大批优秀人才。很多用人单位的负责人都说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的学生专业基础扎实、后劲足,我们每年招聘的第一站就是你们这里”。
3、广——毕业生分布的行业范围和地域广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研究生一次性就业率为100%,本科生连续5年一次性就业率保持在95%。本科毕业生中每年20%的本科毕业生直接免试攻读研究生,另有20%的学生考取研究生,5%—10%的学生出国深造。绝大多数毕业生就职于微软、IBM、谷歌、百度、腾讯、金山等知名IT企业以及建行、工商行、南航、平安、中广核等大中型企事业单位的IT相关部门;另外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考取了国家公务员,服务于国家政法部门以及知识产权总局、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人民日报社等国家机关。部队和公安机关也高度重视我校信安专业的毕业生,广州军区军选办在我校2006级学生中定向招收了一个国防生班,全班25人毕业后直接入伍,这些学生无疑为信息安全专业增添了些许的神秘与光荣。目前已经毕业的学生分布在北起哈尔滨,南到海南:东起上海,西到乌鲁木齐的全国各地大中城市,也有相当数量的毕业生在国外深造或工作。
我院培养的毕业生不但有从事信息安全专业的专业技术人才,也有跨领域、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宝洁公司2005年直接将我院第一届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会主席夏小龙同学高薪聘请为天津分公司总经理,我们搭建的平台帮助学生实现了从大学生到高管的直接跨越。
根据最近两年对毕业生所做的跟踪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相当满意。
二、面向就业的立体化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机制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是要把这些人才输送到社会合适的位置上去,因此,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必须不断接受来自社会尤其是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才能及时调整人才培养的方向,满足社会的需求。所以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高度重视和社会各界的合作与交流,从科学研究、校企合作、“三创”(创新,创造,创业)教育等三个层次为人才培养“突围”。
1、加强科学研究,保障学术型人才发展高度
博士、学术型硕士在毕业以后的就业方向一般集中在自己熟悉的学术领域。在学校里就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术高度才能具备就业优势。武汉大学拥有“空天信息安全和可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多媒体软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安全产品测评认证中心互操作性测评中心,国家Linux推广中心,湖北省多媒体网络通信工程重点实验室,IBM技术中心等科学研究基地。值得一提的是武汉大学与武汉瑞达公司合作于 2000年开始进行可信计算机的研制,并成功的研制出我国第一款可信计算机。在国家863计划项目的支持下又研制我国第一款可信PDA和可信计算平台测评软件系统。与HP公司、EMC公司合作开展基于可信计算支持网格安全和云计算安全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令国际学术界与产业界高度认可的成果。这些高水平科学研究机构以及与各界合作提供的合作平台为学术型人才培养保障了发展方向。
2、深化校企合作,拓展应用型人才就业广度
在研究生的培养层次上,由于目前硕士实行了2年制,很难有时间将硕士研究生外派实习,所以,在研究生层次的校企联合培养中,我们和企业采取了“请进来”的模式,选用联合实验室加项目合作的方式,邀请用人单位介入人才培养过程。
而在本科生培养阶段,我们采取了“送出去”的方式,通过在用人单位建立实习基地的模式构筑人才培养的纽带。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建有国家信息技术安全研究中心、北京安天电子设备有限公司、哈尔滨安天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北京瑞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驰普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福建富士通信息软件有限公司、瑞达信息安全产业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奔腾网络公司等校外实习基地。
信息安全的专业特色决定了本专业具有直接服务社会的特色,因此,计算机学院申报并获批了“国家级网络安全应急响应中心”,这是全国唯一一家高校负责的应急响应中心。为了开展相应的服务工作,我们以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为基础,广泛吸取各个专业感兴趣的同学,组建了“武汉大学信息安全协会”,目前已有核心会员20多人,基础会员400多人,作为支撑力量,既为社会提供了直接服务,也为学生提供了交流实践平台。
通过这几年的积累,我们的就业渠道在稳定中逐步发展,“回头客”已经成为我校学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每周、目前甚至每天又都会有用人单位的“新面孔”来访。
3、强调“三创”教育,挖掘创新型人才发展深度
“三创”教育是武汉大学的特色,是指的“创新、创造、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学生通过组织业余科研团队培育创新能力、通过本科阶段即提前参加导师项目组等方式培养科学素养。刚刚毕业的05级信息安全专业105本科生中有88名同学参加了业余科研团队,完成业余科研立项22项,其中国家级大学生科研立项3项。我院的学术带头人张焕国老师和王丽娜老师等也大量吸纳本科生参加他们的项目组,既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动手能力,也拉近了师生感情。王丽娜老师被学生评为“武汉大学最受欢迎的十佳教师”。
通过踊跃参与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信息安全大赛等各项专业性学科竞赛,检验自己的学习水平。我们获得了第一届信息安全竞赛一等奖,在刚刚结束的ACM/ICPC(国际大学生程序设计大赛)上海区比赛中我们包揽了三枚金牌,第三次取得了国际总决赛的参赛权。这些竞赛为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自己的舞台,也打开了一个观察兄弟院校学生水平的窗口。通过比赛直接了解到了我们的学生在全国的位置,更让同学们直接看到了未来的职场竞争者。
学院对于在上述领域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给与直接保送研究生,实践证明,这些学生在研究生毕业后都成为了各个单位争相聘用的抢手人才。
三、面向就业的人才培养需要社会各界通力合作
1、用人单位提前介入,选材关口前移
通过项目合作、奖助学金、校外实习、课程合作等方式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人才培养环节,缩短用人单位人才培养周期,同时为高校的人才培养打开了信息反馈通道。
从我校的就业现状来看,作为学校的我们有了让用人单位提前介入的意识,实行了本科“3+1”的教学模式,把最后一年空出来用于学生的实习和就业实践。目前我们已经建有的实习基地只能容纳我们30%的毕业班学生,40%推免和考研的学生将提前进入导师课题组,我们还有将近30%的学生在最后一个阶段需要社会提供锻炼机会。
我们欢迎社会各界的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之前就以招聘大四学生到单位实习。这样将会在学习与就业之间建立一个缓冲带,同时也有利于学校和单位的更好沟通。我们也欢迎社会各界将成熟技术以课程形式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才。
2、就业资源实现共享,打破校际壁垒
目前,各个信息安全的办学单位没有实现就业资源的充分共享,所以,作为人才培养的最后一个环节,就业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就业资源包括用人单位的信息、招聘场地、就业指导老师等方面,如果能够在这些资源的整合和共享当中有所突破,逐步建立共享机制,我们的人才培养和就业工作将更上一个台阶。
武汉大学计算机学院新计算机大楼正在搬迁之中,我们拥有一万八千平米的现代化办公、实验场地。我代表武汉大学信息安全专业的全体老师,衷心欢迎各级领导、专家前来指导工作,各位朋友前来考察合作,联合培养、挑选人才。
谢谢各位! (整理/大陈)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