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被点上黑点的美丽“神话”,但这个“神话”是真实的。
195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的高庆狮,在1956年6月国家制定颁布《十二年科学发展规划》时,于同年9月获得机会,参加中科院计算所与北大、清华合办的第一届计算机训练班,并顺利进入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设计小组。
此后,他成为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成为“两弹一星”任务中我国第一台具有分时中断系统的晶体管计算机——“功勋计算机”的体系结构设计负责人。在“文革”期间,他被指为“走资派的掌上明珠”、“邓小平伸到科学院的黑手”,前者的指控因卫星任务不在研究所幸免陪斗,后者因私人帮助“及时”再次躲过一劫。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之后,他因取得一系列重要科研成果,当选为我国计算机领域最早的两名中科院院士之一,也是当时技术科学部最年轻的院士,并成为第五届、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文革”前:接受良好教育和训练
高庆狮介绍,小学时,老师教育他“要立志科学建国,不要立志做大官”。
1953年,他以数学100分、物理97分的分数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他说:“这是一个充满着真理而没有虚伪的天堂:一大批著名一流教授和很有才气的讲师给我们讲课,白发斑斑的江泽涵教授的美丽简洁的仿射空间,吴光磊教授的万变中寻找不动点和不变性质的理论和方法,冷生明教授的抽象难题,戴文赛教授的神奇的宇宙,丁石荪教授严格、精确、绝妙的教学方法,陈杰教授感人的热诚和严谨的学风,才华横溢的段学复教授和程民德教授的代课……启发我们,熏陶我们,终身难忘,终身受益。”
他认为自己很幸运,有机会直接聆听许许多多共和国功勋科学家们的直接教诲。他的第一位功勋科学家老师就是钱学森。他1956年给他们讲工程控制论课程。钱老自学的数学使他们十分惊讶,不仅几乎覆盖了北大数学系学生所学全部数学课程,而且运用自如,使他们实际领会到数学的实用性。钱老从力学直觉角度看数学方程,使数学与力学融为一体。他们以后在飞行体模拟计算中,数十人使用计算工具、花半年时间算出5个有效位,与实验对比,结果没有1个正确。而钱老一个人使用笔和纸、用两星期时间即算出了2个有效位,并能与实验吻合。
他回忆:“我本喜欢抽象数学,但为了国家需要两次被动员改行。”第一次是从抽象数学改读计算数学专业,这是当时中国第一个与计算机科学有关的专业。第二次是从计算数学到计算机总体设计。由此,他得以进入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设计小组。
如今,他常对年轻人讲:“改行对个人而言,接受起来有难度,但国家和人民的需要是锻炼和发挥个人能力的难逢机会。任何正常人都有优点和特长,应该检查检查你的优点和特长在哪里。人类的需要是阳光,你的优点和特长是水和土壤,有了阳光、水和土壤,你的兴趣就会带你在事业上飞翔。没有阳光,或者没有水和土壤,兴趣只能给你幻想。”
进入中国第一个计算机系统结构研究与设计小组后,他和后来也当选中科院院士的沈绪榜以及总参的曲佩兰,自学了前苏联的M—3和БЭСМ的翻译资料,弄清了原理之后,便集中思考一个问题:决定计算机发展变化的因素是什么?基础——器件部件发展变化;需求——应用需求的不同和发展;程序语言及其编译的特点;以及计算机本身系统硬软融合的发展。
他们认识到,在系统结构设计之前必须首先分析用户程序。
关注中国计算机发展的人知道,中国从1958年开始研制的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电子管计算机——119、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的大型通用晶体管计算机——109乙机、中国通用第一台十万次/秒109丙机、中国第一台向量计算机757的系统结构设计,都是使用这条途径成功设计的。前两台,高庆狮是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之一,后两台他是系统结构设计负责人。
“文革”期间:发现“千万次/秒计算机 实际只有300万次/秒”
“文革”爆发后,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所长被打成“走资派”,高庆狮是“走资派掌上明珠”,因此造反派多次想揪他去陪斗。由于1965~1970年他是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地面计算控制中心早期设计负责人之一,设计组的军代表保护了他,使他免于陪斗。
1970年,他从国防科工委回到中科院计算所,发现当时被造反派誉为“文化大革命成果”的“千万次/秒1025计算机”实际上只有300万次/秒。于是,他如实报告有关部门,又差点挨批斗,但再次得到了国防科工委参谋们的帮助,又一次逃过了批斗。
1973年3月,计算所所长被“解放”复出,便带领研究所科技处处长和他到钱学森处领取了巨型机的研究任务。钱老指出,发展中国飞行体任务急需巨型机。这项任务他已经布置了多年,回答是中国条件不可能,研制计划只有200万~500万次/秒。钱老希望,在中国的技术条件下,20世纪70年代提交亿次巨型机,80年代提交10亿和百亿次巨型机,90年代提交千亿和万亿次巨型机。
中科院计算所把这项任务交给了高庆狮。
1973年5月,高庆狮在分析美国巨型机的优缺点之后,提出了实现向量语言的纵横加工向量巨型机原理、可全部实现国产化的4-流水线和20兆电路的亿次巨型机方案。
高庆狮知道,巨型机都是基于并行计算的,但是计算题目并不都适合并行计算。由于串行算法严重影响巨型机的使用效率和使用范围,高庆狮在研究巨型计算机的同时研究了串行算法并行化。
1974年,他提出了纵横加工并行算法,比美国杂志上相近的论文早13年。此后,他又提出了后来被全面推广使用的Bitonic和Odd-even两种排序的k-bitonic排序算法。
随后,他与其他科学家一起提出了757模型机的研究,并在1975年7月通过全国论证会后正式拨款上马。但不久,老所长被挤出计算所,造反派打着“四人帮”的“反对资产阶级法权”的旗号进行阻扰,研制工作停顿,他无法完成国家巨型机任务。
在这种情况下,他得到了钱老的指点:鼓足勇气给邓小平写信。他们没有想到,邓小平真的作了批示。不久,胡耀邦调入中科院工作,很快开始帮助解决问题。
然而,好景不长,“四人帮”再次发起了“反击邓小平右倾翻案风”,高庆狮立刻变成了“邓小平伸到科学院的黑手”。当造反派准备批斗他时,“四人帮”却倒台了,他又躲过了一劫。
高庆狮说:“为什么科研人员出了成果,反而一次又一次地要被批斗?根源就是科研人员不是工人阶级的一分子,而是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是被专政对象。1977年邓小平召开座谈会,拨乱反正,讲了两条,"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是劳动者","解放以来的教育路线是无产阶级教育路线",就是使科研人员从被专政对象成为国家的主人的一部分。”
高庆狮记得,虽然当时参加座谈会的绝大部分是长辈,但他也作为科技人员代表住在北京饭店,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召开,邓小平由邓楠搀扶着出来。
听完邓小平讲“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知识分子”、“解放以来的教育路线是无产阶级教育路线”之后,他一方面高兴,一方面担心。高兴的是党和国家把知识分子当做主人,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是劳动者;担心的是,讲得太快、太突然,社会上可能还会有一股势力反对,“批判翻案风”也许会重演。他找到邓楠谈了自己的忧虑。当他看到批判“两个凡是”的文章之后,终于安心了。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进一步落实了邓小平思想:“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
春天里:100%的精力投入科研,成果如涌泉
在全国科学大会召开至今的30年中,高庆狮先后开展了机器翻译、人类智能及其模拟和应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的科学研究,并在这些领域取得重要成果。
1978年,他提出了虚共存细胞结构纵横加工向量机原理,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十亿次和百亿次巨型机方案。他发表在国际系统结构年会的“素数地址快速计算”,克服美国素数巨型机浪费存储空间的缺点,被美国《计算机系统结构新闻》(ComputerArchitectureNews)收录。
在串行算法并行化方面,他1974年提出了优化的纵横加工并行算法,比美国杂志上相近的论文早13年。之后又全面扩大优化算法的使用范围,并提出全面推广著名的Bitonic和Odd-even排序的k-bitonic排序算法。
1980年,中国科学院转向面向未来智能领域的巨型机系统,1986年被列入“863”计划。在这项研究中,他发现,人类智能活动的基本方法的模式之一是“宏变换”。
他解释说,如转一下魔方是一个基本操作,一连串基本操作构成一个宏操作。大部分宏操作,无论是有意搜索还是无意遇到的,用处都不大。个别有用如魔方,只使一两个小方块有变化,其他没有变的宏操作称为宏变换。
在此研究中,他在国际会议及国内外学报上,发表了一组有关宏变换和选择跳跃搜索的论文,包括多项式算法、线性算法、局部搜索和常数算法,这些算法都比美国同类算法早。
在机器翻译方面,他发现并提出句子不是由词线性排列构成,而是由带类型变量对语义单元的语言模式,以及不带类型变量的语义单元,即“义元”,像地图拼盘那样构成。1985~1989年间,他组织20多人进行开发;1990年之后,由他的学生陈肇雄博士组织另外两个协作单位,进行改进和产品化,即EC-863,该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上世纪90年代,他又提出基于变换的多语言互译新方法。自2000年开始,他全力研究实用(无语无伦次和无正错混杂)的多语言机器翻译系统,并且获得了一组发明专利。
2000年,他开始研究网络安全问题,提出了国际上第一个从计算机系统结构角度来防止病毒攻击和盗窃的方案,并获得了发明专利。接着,他又提出了提高自然语言口语识别和文字手写,其中,包括在线非在线及印刷体识别的识别率的有效方法,再次获得了发明专利。
2004年,由于给外语博士生开指导学习课程,偶然发现有40年历史、有10多个权威国际会议及国际权威杂志的数千篇SCI文章支持的Zadeh模糊集合论有严重错误和缺点。于是,他严格证明了Zadeh模糊集合不存在补集。
从“邓小平伸到科学院的黑手”,到至今活跃在计算科学前沿的中科院院士,高庆狮的30年浓缩了中国科学事业一段极不平凡的发展历程。30年过去了,一个新的30年正待起航,已经74岁的高庆狮仍然踌躇满志。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