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前召开的2010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毅做了题为《云计算热点分析》的主题报告。报告中李德毅院士分别就云计算的虚拟化问题、标准化问题、云安全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德毅
云计算与虚拟化
随着人机交互方式的不断变化,人机之间正在从“人围着计算机转”,向“计算机围着人转”——以人为主——转变。李德毅院士认为,云计算其实就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大众参与的计算模式,其计算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存储能力、交互能力等等,都是动态的,被虚拟化了的,而且是以服务的方式提供。
维基百科中对虚拟化的定义是:一个表现逻辑群组或电脑资源的子集的进程,用户可以用比原本的组态更好的方式来存取这些进程。这些资源的新虚拟部份是不受现有资源的架设方式,地域或物理组态所限制。一般所指的虚拟化资源包括计算能力和资料储存。
虚拟化技术可以说早已存在,例如,操作系统,弱化了软件应用环境与硬件平台之间的依赖,甚至完全隔离;中间件,弱化了应用软件与软件运行的依赖,甚至完全隔离。它们把很多事情隐藏起来,直接把服务提供给用户,可以说操作系统和中间件就是采用了虚拟化技术。
无论是谷歌搜索还是网络相册,从淘宝商城到维基百科,他们都把大量的计算隐藏在后台,以虚拟化的形式展现各类动态过程,将最终的服务提供给用户。
服务器需求迅速扩张所引发各类问题,直接导致了用户需求的转变——从购买服务器转变向购买服务,进而导致出现了虚拟服务的提供。
李德毅院士提到,信息服务正在走向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计算资源的虚拟化组织分配和使用模式,有利于资源合理配置,提高利用率,促进节能减排,实现绿色计算,使端产品更加简洁、灵活、多样。
李德毅院士认为,虚拟机在物理机上的再分布问题是一个NP难题,规模化、集约化和专业化的特点,只会导致更为精致、专业的虚拟平台,因此不能相信那种万能的虚拟机,更不要认为把高性能计算机买来就能实现虚拟化。
云计算的标准化
云计算的出现,并不代表其标准就同时形成,这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Web服务技术标准、SOAP、UDDI等等都在使用当中,但是这些标准远远不够,当前最迫切的是对新标准的定义,比如,什么叫互操作?软件作为服务,两个软件怎么能打包?这些都需要最简单的一些约定。
武汉大学参加了国际标准化组ISO重要标准的制定:互操作原模型框架,这个标准从四个方面提出如何握手,这四个方面是:角色、目标、流程、服务。分别定位于英文的“R、G、P、S”,实现握手。这个标准由中国、日本、韩国、英国承担,美国等23个国家参加讨论,12个国家参加投票,目前中国主导的ISO/IEC 19763已经正式发布。同时ISO/IEC SC73组对云计算也十分感兴趣,正在制定云计算的术语。
李德毅院士指出,从全球来看,国际标准化组织对云计算标准的制定远远没有产业联盟来得快,像云安全联盟、开放云计算联盟、云计算论坛等行业组织都在加快建立云计算标准的步伐。因此,李德毅院士大力倡导中国云计算联盟要尽早动手。
云计算安全问题
云计算服务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彻底改变了信息资源大量分散于端设备的格局,利于集中进行安全管理,甚至安全本身也可以作为一种云服务提供。
云端所存在的安全问题,实际上是服务方与被服务方之间的信任与信任管理问题,也就意味着需要使得服务方与被服务方之间形成一定的约束机制。
李德毅院士认为,如果是纯粹的个人隐私数据,不放在网上才最安全。如果是敏感性高的数据,那就要选择信任度高的云服务。
最后李德毅院士提出两点趋势:1、移动互联网的云计算可能来得更快;2、云计算将加快从服务的互联网向物联网的转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