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下半年以来,频发的“房叔”“房婶”事件令住房信息系统成为一些官员的梦魇。近段时间,一些地方加紧出台了房屋信息查询规范,这些规范对输入人名查询名下有多少套房的“以人查房”方式作出专门约束,这在此前已出台的规范中并不多见。
不动产登记本是物权制度中为保障当事人合法权利,使第三人知晓物权权属及其变动情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权利人或第三人遭受损害的一项重要公示制度,目前我国不动产由行政机关进行登记,登记制度兼具行政管理性和物权公开性,通过不动产登记簿,准确记载不动产权利的归属和变动,并将其向社会公开,以保护交易安全和维护交易秩序,防止交易中的欺诈行为。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不动产登记信息都被允许公开查询。
因一直缺乏统一的系统化标准,不动产物权的公开范围和查询方式都未得以完全明确,建设部虽先后出台多个文件进行规范,但因文件不够细化,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各查询机构业务口径难以统一。对于公众来说,不动产权属通常涉及个人隐私和商业机密,模糊的查询界限势必引发不安,近段时间部分地区个人住房信息的不正常流出,更加深公众对个人住房信息安全的担忧,社会各界也颇为关注,地区性规范房屋登记信息查询办法的“应运而生”于公众也算是“不负了恩泽”。
但规范不动产信息查询范围和方式端平了公众这碗“水”并非就可“高枕无忧”,在当下中国,严格控制“以人查房”被舆论赋予了更多意味,不少网友质疑该政策有保护贪官、隐匿房源之嫌,对该《办法》表示“抗议”,江苏盐城某网络论坛一项民意调查显示有90%的参与者希望取消该《办法》。端平行政公开这碗“水”亦是责无旁贷。
政府被人民赋予管理权力,就意味着更多的义务和责任,作为社会“特殊人群”,政府官员隐私保护理应让渡于信息公开,服从于监督检查机制,而非诉求所谓的“平等保护”。但信息公开并非无限制的公开,从长远看,建立官员财产公开制度应是大势所趋,通过系统化规范明确官员个人财产及相关信息的公开范围,公开方式和公开程序,使信息公开制度化、规范化,既有利于公众对官员行为、作风进行监督,增强政府的社会信任度,提升政府形象,亦是对政府官员的一种合理保护,通过公开透明的方式避免其合法权益遭受不必要的舆论质疑和影响。
一项政策,两手端平,隐私保护和行政公开的平衡协调,还须尽快完善相关配套制度,莫让公众的期待变成质疑。
(责任编辑:管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