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镜门”引发信息安全新思考

今年6月,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遭曝光,不仅在美国国内引发强烈争议,而且波及其欧洲盟友和一些发展中国家。欧洲民众和官员普遍担心,美国监视全球的举动在技术层面上会侵犯欧洲公民的基本权利,在政治层面上会破坏美欧互信。但是,实际上欧洲国家也存在对网络的监视。类似的信息监视项目,正在国际社会引发更多关于数字化时代信息安全的新思考。

英国政府通信总部鸟瞰图

批评与争议并存

由于在数据保护和隐私权方面存在分歧,欧盟和美国之前曾出现过矛盾,但欧盟出于反恐的考虑,还是做出一些让步,包括在2010年让美国获取欧洲银行数据、2012年向美国提供跨大西洋航班的乘客信息等。

这次“棱镜”项目曝光让很多欧盟民众和官员感到失望,甚至愤怒。尤其是在德国《明镜》周刊披露美国长期对欧盟机构和欧盟多个成员国进行监听和网络渗透之后,欧洲各国更是一片哗然。欧盟及其主要成员国纷纷要求美国尽快做出全面解释。

7月1日,欧盟委员会发言人皮娅?汉森要求美国做出彻底澄清。欧委会开始对其办公场所进行全面安全检查。同日,德国政府发言人赛贝特暗示,德美信任关系已经受到干扰。法国总统奥朗德表示,法国不能接受伙伴和朋友间的此类行为,要求美国立即停止,并就此做出解释。

包括英国《泰晤士报》在内的媒体认为,“棱镜”项目引发公民在监控问题上对知情权的关注,并将爆料者斯诺登比作1971年泄露美国国防部越南文件的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德国《明镜》周刊在报道时也将奥巴马竞选的口号“Yes we can”(是的,我们可以)戏谑地改为“Yes we scan”(是的,我们监视)。

观察人士认为,美国此次窃听丑闻或将有损欧美双方长期建立的战略信任,并为即将开启的欧美自贸协定谈判等带来障碍。来自英国的欧洲议会议员克洛德?莫拉认为,美国此举显然破坏了双方之间的信任,违背了双方在数据保护方面达成的协议。更令人关注的是,在美国和欧盟即将正式启动历史上最大规模的自由贸易协定谈判的关键时期,窃听丑闻无疑会给谈判带来负面影响。奥朗德公开表示,在美国没有做出保证前,在所有领域的谈判都不应进行。欧盟委员会负责司法、人权和公民事务的委员维维亚娜?雷丁称,如果欧盟担心美国在窃听欧洲谈判人员,那么谈判就无法进行。

但是,对于“棱镜门”事件本身,同美国一样,欧洲舆论也是褒贬不一。如《金融时报》就认为斯诺登不是英雄,并批评他违背了所签署的保密合同,触犯了法律,应该承担有关的后果。《金融时报》社论称:“斯诺登所揭露的那些行为,并没有任何违反美国法律之处,泄密内容也未使国家安全局努力做的事情失去正当性。”

欧洲也有信息监视

对于“棱镜”项目,美国辩解说,是出于打击恐怖主义等方面的安全需要。对于这一说辞,欧洲国家并不反对。因为近年来尤其是在2004年马德里爆炸案和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之后,欧洲国家明显加强了对公民通讯和网络数据的监控,并将此作为打击恐怖主义的一个重要手段。当然,为避免政府“越界”,欧盟及其内部各国制订了严格的规定。

2006年3月,欧盟专门针对公民通讯和网络数据通过法令,在欧盟层面为成员国设定统一的法律标准。这项12页的法律条文规定,通信运营商和因特网提供商要将用户电话和网络记录等数据保存至少6个月,如有必要,安全部门可以获取有关通话对象、时间、地点等信息,但这一法令并不要求保存通话内容。根据这一法令,政府只能在有充足理由怀疑一些行为涉及恐怖主义或有组织犯罪时,才可以请求获取这些信息。

在通行标准的基础上,多数成员国还根据本国实际情况,出台了具体规定,包括数据保存的时间、安全部门是否能查看通话内容等。例如,在英国,警察对于电话和短信,可以查看通话对象、时间和地点等信息。在西班牙,安全部队必须获得法官授权,确定可以超越所调查对象的个人隐私权,才能获取相关通信和网络数据。在德国,安全部门可以检查所有电子通讯的信息和内容。在法国,处理刑事案件的调查法官可以要求因特网提供商提供保存的所有通讯记录。对于从事恐怖主义、谋杀、贩毒等活动的嫌疑人,安全部队可以在相关电脑上安装监视软件。

因此,从整体上看,欧洲各国监控公民通信和网络数据的能力虽然显著增强,但在规模上远远不及美国“棱镜”项目,而且要受制于严格的法律规定。当然,鉴于情报系统的秘密和特殊性,欧洲国家实际上也会有一些不为外界所知的灰色或黑色地带。

斯诺登最近还向英国《卫报》爆料,英国情报机构政府通信总部过去一年半秘密监控输送国际电话和互联网信号的光缆,并与美国国家安全局共享大量信息。这个代号为“颞颥”的项目,从光缆中接触大量个人信息并可将这些信息保存至多30天。报道说,几十年来,英国政府通信总部与美国国家安全局紧密合作,分享情报。英美还与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同签署了一份代号“五只眼”的情报窃取合作协议。

数字化时代的安全隐忧

美国“棱镜门”以及与之类似的监视项目的曝光,不仅让人们意识到,数字化时代个人信息泄漏的风险骤然上升;更重要的是,在国际社会仍未就互联网管理和数字化空间的主权界限达成一致时,数字信息的监视与反监视有可能引发国家之间的矛盾,加重国家所面临的安全困境。

英国《金融时报》6月12日专栏文章认为,大数据给人类呈现出一副既美好又可怕的未来图景。一方面大数据将给人类社会带来变革;另一方面,大数据可能像一个无所不知、盯着监控摄像头的“老大哥”,窥探个人隐私。报道援引前谷歌大中华区总裁李开复的话:“拥有海量数据的公司会比你还了解你自己。他们将能够预测出你接下来可能要做什么。”哈佛大学教授拉塔尼亚?思威尼的研究同样表明,只要知道一个人的年龄、性别和邮编,并与公开的数据库交叉对比,便可辨识出87%的人的身份。社交网络和互联网公司收集的数据呈现出很强的身份特征。

墨西哥《每日报》6月12日刊登国际问题专家阿尔弗雷多?哈利费-拉默的一篇文章称,“棱镜”计划给各国的教训是,首先要为本国毫不知情的公民安装特殊工具抵挡外国监控,然后要在政府和立法机构的保障下建立一个国内网,逃离美国和以色列社交网络及其服务器设下的网络监狱。

姑且不论爆料者斯诺登未来命运如何,他的爆料已对美国内政外交和人们对信息安全的认识产生很大影响。美国在应对国内执法与保护隐私激烈争论的同时,在国外还面临就其对海外的情报监控项目向国际社会作出交代的压力。“棱镜门”在提醒人们保护信息安全的同时,将对互联网管理模式产生持久而深远的冲击。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2016年软件即服务发展的五大主题

2016年软件即服务发展的五大主题

对于2016年软件即服务(SaaS)我并没有什么伟大的预言,也没有深邃的远见或是史诗般的猜...[详细]

从生产安全体系视角看数据安全

从生产安全体系视角看数据安全

互联网的发展一日千里,安全技术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出现的新场景、新技术、新名称都越...[详细]

RSA 2019大会最值得关注的10个网络安全趋势

RSA 2019大会最值得关注的10个网络安全趋势

RSA2019大会本周开幕,来自八家知名网络安全厂商的高官们谈到了他们期待在今年大会上...[详细]

Gartner:政府部门2019年将重点投资「数据

Gartner:政府部门2019年将重点投资「数据分析与网络安全」的技术

数字化转型时一场长期竞赛,2018年数字化转移面临的主要挑战是缺少用于支持数字化转型...[详细]

区块链正在应用于正在兴起的网络安全运动

区块链正在应用于正在兴起的网络安全运动

尽管有关加密货币和交易所的黑客和欺骗的新闻铺天盖地,但事实仍然是,真正的区块链在...[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