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生学,一门深奥的学科,原意是指观察、研究和模拟自然界生物各种各样的特殊本领,包括生物本身结构、行为、器官功能、记忆与传递等,从而为科技中利用这些原理,提供创新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架构。实际上,审视一下,中国的互联网行业一直在走着“仿生学”这条路,只不过参照的不是生物,而是来自于美国硅谷最新的企业和商业模式、技术和网站。随着中国互联网巨头实力的增强,硅谷与中国模式间的PK又将上演一场何样的时空转移?
过去中国互联网是“模仿”和“跟风”,一旦有新模式,就会有企业引进,然后开始跑马圈地,拿到投资机构的融资,然后快速复制出来,也被讥笑为C2C(Copy to china)。当然,也有不少水土不服的现象,如团购、商务社交、SNS等。不过发展到现在,这种态势开始出现变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正从“模仿”到“仿生”过渡,特别是全球互联网正进入一轮新的竞争层次,平台和生态之战时隐时现,谷歌、苹果、高通等做得是生态的生意,来自中国的百度、腾讯、阿里、乐视等一线巨头们,也有资格在生态上角力。
本文即对比下互联网生态的中国、海外差异性,从形态、层级、空间和前景等多个维度进行PK,以此推断中国互联网在全球中的地位和未来格局。
塔腰与塔基的较量
说白了,如果把一个互联网的生态看做是由底层系统、中间平台和应用层组成的金字塔的话,中国互联网企业玩生态大都集中在塔腰和塔尖,而美国硅谷的代表性企业,如谷歌、苹果、高通等则集中在塔基和塔腰,在系统、芯片层,已经被谷歌Android、苹果iOS和微软windows等垄断,中国互联网企业基本上没腾挪空间,2012年阿里云OS也想搞“独立王国”,基于安卓的运行环境、框架和工具,搭载自家的虚拟机,衍生出自主的OS,但旋即被叫停。可见,中国想挤到OS、芯片的底层去,很难。
其实,不能进入“塔基”,最多是受制于人,像玩手机的一样,多给高通交一些专利费而已。但谷歌和苹果走的也不是一个路线,谷歌更开放,重在构建生态,虽然也推硬件的手机、可穿戴的眼镜,但也仅仅是做样板间,目的是繁荣生态,不会大规模与合作伙伴争利;相比,苹果则不是,走的是垂直整合的道路,系统完全封闭,保证体验的最佳,但在App store的商店上是开放策略,这算是应用层的放开。
虽然在互联网的新时代,微软与INTEL已经灰头土脸,但在构建生态上,无论是新秀的谷歌、苹果、亚马逊,还是上一代的Wintel,算是延续了硅谷模式的定位和规则;相比,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底层上,小米的MI系统、阿里云、百度云OS、锤子OS等,大都基于Android的二次开发,在界面、功能等“外壳”上做文章。不过,在这里要提出一个重磅的猜想:在互联网开始重构经济形态的时代,过去底层的OS的价值会被弱化,互联网会在用户和旧OS间架构一个新的“层”,作为人与服务连接的“中间层”。当然,对比的维度不同,前者是技术OS,后者更偏商业OS。在这个方向上,中国在底层技术上输了,但由于更会玩生态,擅长圈用户、应用及价值变现,所以更具想象力。
技术和商业的新OS
谈到了这点,各位都会有深刻感受,微软、INTEL光鲜不再,苹果、谷歌在OS层未来也会走这样一条路,未来最具商业价值和爆发力的是中国互联网在“仿生”下出现的新生态OS,包含技术和商业两个方向。当然,你也可以用时下的“降维”理论来解释,谷歌chrome系统和延伸出来的硬件,就是这个道理。那么,回到中国互联网格局中来看,做生态的巨头们最有希望在未来技术和商业混交的新OS中,具备改变世界的能力。但大多离不开两种玩法,一种是垂直生态整合,一种是横向生态布局。
先谈垂直整合,这个路子干的是传统产业的生意,也是互联网对经济形态颠覆的体现,要改变传统产业的方向和路径。现在最火爆的特斯拉是一个例子,靠炫酷、智能化和新技术,要改变汽车。乐视的贾跃亭搞了“内容终端平台应用”的乐视生态,还拉出来了“乐视网超级电视盒子乐视影业花儿影视网酒网”一串棋子,抢滩“客厅移动影院 ...。.”等大场景,图的是娱乐帝国,改造的是娱乐、电影,目的从电影的剧本、策划、拍摄、播放、发行甚至是衍生品,将用户连接起来,按用户的思维和需求,在大场景中为用户提供服务。更为激进点说,未来一切可能被颠覆的传统行业,都是贾跃亭的眼中的猎物。
这种模式类似苹果,但也有很大不同,由于是非OS层,有更大的开放性和弹性,未来会一个“内核外延小卫星”的生态,只不过外延刚刚刚开始,比如和产业链条上第三方充分整合。这也是一个“竖井”生意。未来会在中国各个传统产业中得到复制。其实你也可以理解为建构在传统商业中的OS,过去是没有的,但未来是有形的,内外互联,一端是投入,一端是产出,用户和资源在中间流动,高效匹配。当年乐视的贾跃亭就指出来,没生态,乐视的价值就是加法,有了生态,就是乘法。
另外一种就是横向的生态。其中有分两个大类:一是百度、腾讯这样的巨头们,有搜索和社交的大入口,但离钱远,非支付场景,非闭环服务,玩法往往是是开放出去能力和模块,走放射状的路线,看似分散,未来也不排除能串在一起。因为各大巨头都在通过并购、投资试图做串联;二是小链条上的小闭环,比如京东针对电商链上的整合,以及外延上金融、大数据、开放平台上的扩张。相比,横向生态走的是“普惠”路线,能给合作成员带来更大的利益。从生态OS的角度来看,横向更接近技术,比如针对数据、云、用户等能力的开放。
中国在未来会胜出
往往,硅谷的模式带着技术理想主义的情怀,崇尚技术创新和颠覆,而中国在技术上则着眼不多,这么多年,也就微创新站住了脚跟,但这并非说中国互联网没出头之日。君不见腾讯、阿里正准备挤到全球市值TOP5的名单里,京东、乐视、小米正迅速上位,塑造市值千亿美金上的企业,现在早不是天花板了。当然最近任正非对互联网概念的批判,和在麒麟手机芯片上的突破和震撼,也算作是对硅谷模式的呼应,但两者谈不上谁对谁错,两种思潮的碰撞而已。
未来,将进入一个互联网和技术无处不在的时代,单纯的技术情怀需要,但更要接地气,与现实中的生活、工作、经济等大场景结合。中国的互联网企业虽然在底层的OS上不具备话语权,可能会被卡主脖子,但与用户、钱距离最近的显然是应用和场景,以及向传统产业渗透所激发出来的新商业、新力量,后者的空间更大,更具想象力。而且美国等经济体传统产业相对发达,本地消费远非中国这么大,中国传统经济粗糙,这就带来了一个“升级”的红利,在红利的驱动下,在技术和商业的OS层面,都有望孵化出世界级的企业。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