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1日,北京,远望楼宾馆,2016中国自主可控计算机大会。一家几乎与中国网络安全行业同龄的安全厂商,召开战略发布会。
中科网威,当初与绿盟、联想网御等老牌安全厂商齐名,均在2000年左右成立。后二者始终驰骋在中国的信息安全市场上,但中科网威近年来几乎从未在业界发声。副总裁李源在发布会上自我调侃到,网威是“一家从未开展过互联网安全业务的安全厂商”。那么这几年来,中科网威到底在做什么呢?
答案是,自主可控。
网威的前身是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安全工作室,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首家获得工控防火墙销售许和最早推出基于网络处理器千兆防火墙的厂商,参与起草多项网络安全国家标准,并从2010年开始研发基于自主可控处理器的网络安全产品。
2013年,中科网威在与“申威”处理器深度合作的基础上,打造了基于“申威”的自主可控品牌——中科神威,“自主可控”是中科神威系列安全产品研发的核心指导原则。
2014年,中科网威推出了集国产“申威”CPU、申威I/O套片、自主研发的NPOS操作系统于一身的NSFW-6000千兆防火墙,获得多项国家权威认证,并在2015年率先入围中央政府采购名录。
打造基于自主可控处理器的生态圈
在2014年成功推出自主可控防火墙后不久,中科网威开始和其它安全厂商探讨将安全产品移植到申威处理器平台上的可行性。目前,包括绿盟、安恒、江南天安、北信源等近20家国内知名安全厂商已经加入到了自主可控安全产品的阵营中,部分厂商已经完成产品移植工作,一个基于“申威”处理器的自主可控安全产品的生态圈已经初步形成。
已经完成移植的产品
正在移植的产品
2016年5月,作为主任单位,中科网威倡议发起了中关村可信计算产业联盟自主可信专委会。专委会的核心工作就是推动基于包括“申威”和“龙芯”在内的国产处理器的网络安全产业链的建设,通过聚合产业链上各个环节的力量,上下游合作,让更多的安全产品移植到基于自主可控处理器的硬件平台上。同时协调各成员单位,统一对外发布我国自主可控处理器与可信计算发展的最新成果,让更多人认识到自主可控的重要性,扩大自主可控安全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自主可控发展存在的一些问题
发布会上,中科网威常务副总裁明旭介绍,目前自主可控领域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如,严重依赖Linux,伪自主可控处理器鱼目混珠,样品多产品少,还有国产化始终面临的最大的问题–性能。
“这个世界除了X86,其它都是非主流。”
明旭表示,国产处理器并不等于自主可控处理器,最关键的要看处理器的微结构。目前的国产处理器大致分为三类:一是ARM授权,即核心微结构是ARM设计的,生产工艺依赖代工厂。二是引进知识产权,这类处理器的问题在于外方给予知识产权的深度。三才是全自主可控的处理器,核心微结构自主设计,指令集自主,并可不断的升级换代,如申威。
明旭认为,中国的网络安全产品结合自主可控的处理器能力,将有很大的创新发展空间,但不能只是“跟随式”的适配优化。同时,要从“链条”短的应用切入实现自主替换,如轻量办公、设备控制、信息安全、存储控制等,切忌求大求全。
中科网威董事长兼总裁刘兵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中科网威自身的定位是自主可控和工控安全细分的网络安全市场的龙头企业,在国产化浪潮中勇于担当起自己的责任。
在自主可控的发展愿景方面,刘兵表示,不同行业不同用户,对安全产品的需求不一样,但用户对安全的需求是越来越清楚,最终都会根据自己的需求去选择产品。希望使用自主可控产品的用户,主要为国家的关键部门,如军队、军工、能源、党政、国防、高科技等领域对安全性要求非常高的用户。但自主可控的发展需要具体国家政策的支持,自己的技术研发和第三方测评标准的配合,以及加强自主可控的宣传等,尤其需要用户的鼓励和信任,敢于试用自主可控产品 。
自主可控的趋势不可阻挡,自主可控产品一定会在安全市场上占有重要的位置,这只是一个时间的问题。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