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这匹“奔马”在中国撒欢地狂奔了20多年,既出了大力,也闯了一些祸端。
2013年开始,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空间的治理力度明显加大,国家网信办成立、“七条底线、九不准”原则的提出、《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互联网直播服务管理规定》等大招陆续祭出、各项净网专项行动对网络违法行为进行精准打击……综合治理之下,中国网络空间日渐清朗。
现在更有约束力的一根缰绳套在了互联网的脖子上。6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正式实施,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网络安全协调局负责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语气铿锵:“《网络安全法》的施行,这在网络安全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这绝不是虚言。其一,此法对时代要求进行了有力回应。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瓴地指出,没有网络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网络安全法》的及时实施就是对国家战略的鼎力支撑,对历史潮流时代要求的高声响应。其二,此法位格很高。纵观中国互联网立法史,除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维护互联网安全的决定》等极少数法律之外,其他基本都是行政法规和规范性文件,权威性稍逊。《网络安全法》的实施给相关职能部门依法治理网络空间提供了强大的法理依据;其三,此法非常全面。涵盖了内容安全、技术安全、运作安全、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既有对国家网络主权的坚决捍卫,也有对个人信息保护的细致关照。
互联网这个生态系统看似无比复杂,但归根结底还是人类智慧的产物。它的光明或黑暗,它的造福或作孽都是人性所决定的。人性中的恶跟互联网这一全新的能量源结合释放出的危害是巨大的:恐怖、暴力、色情、谣言、欺诈、诽谤、攻击……不一而足,难怪有人不时感叹:如果没有互联网该多好啊!但这些绝不是我们限制互联网发展的理由,我们不能因噎废食。
面对互联网这匹狂放的奔马,我们必须要有驾驭它的足够自信。我们要给它套上缰绳,按照我们的意愿沿着正确的方向拉动社会前行,但不能给它带上枷锁,虽然不能为害了,但却同时禁锢了它内部蕴藏的巨大正能量。《网络安全法》就是一条促使互联网在光明大道上运行的缰绳。
《网络安全法》的实施是中国互联网治理朝深度迈进的一个节点和标志。但立法容易执法难,一切的一切还要看具体的执法和落地。同时一些配套性文件也急需完善,为这部法律提供周边性支持。我们不能急切,要稳扎稳打,让心存侥幸的违法者在《网络安全法》划下的红线前付出令其心痛的代价,通过一个个具体案例的处理,一个个违法行为的打击,不断树立《网络安全法》的权威和公信。在守法者面前《网络安全法》要展现庇护的臂膀,在违法者面前《网络安全法》要露出尖利的牙齿。
法律看似限制了自由,其实是实现了更大的自由。有了《网络安全法》,互联网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精神将更加挺立。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