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理工大学前身是东北军区军工部工业专门学校,创建于1948年。1960年组建成立沈阳工业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学校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浑南高新区风景秀丽的浑河南岸,校园内建筑气势恢宏,庄重典雅,环境清新宜人。
经过六十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沈阳理工大学已由一所学科单一的军工院校发展成为以工为主,理、管、文、经、法、艺相结合,服务辽宁、面向全国,具有鲜明国防特色的多科性大学。
学校设有17个学院,2个教学部。有硕士学位一级学科点12个,硕士学位二级学科点45个,7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和工商管理硕士(MBA)专业学位授权点。设有51个本科专业。有5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优势特色学科和培育学科,1个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1个国家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重点实验室,1个省高校重大科技平台,8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8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061人,中国工程院杨绍卿院士受聘我校“特聘教授”。教授、副教授52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230多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省教学名师1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人,省领军人才1人、省优秀专家1人,省特聘教授4人,省高校优秀科技人才支持计划6人,省高校杰出青年学者成长计划10人,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15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21人,兼职博士生导师10人。
学校总占地面积11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34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亿元。校园内建有局域网及一批现代化高水平实验室。图书馆面积3.9万平方米,纸质藏书126万册,具有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拥有国内外重要数据库,正稳步向数字化图书馆发展。学校建设了东北地区唯一的兵器博物馆,被命名为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辽宁省科普基地、辽宁省国防教育基地、沈阳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学生文化体育设施齐全,建有标准运动场,大学生文体中心。是教育部批准的招收高水平足球运动队的高等院校之一。
学校现有各类学生26346人,其中硕士生1682人。建校六十多年来,为国家培养各类专门人才10万余人。
学校实施完全学分制管理,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坚持“实施工程教育、突出工程实践和社会实践”的人才培养模式。有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示范专业3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重点支持专业1个;省级教学团队6个;省级精品课程13门,省级视频公开课上线课程5门,省级资源共享课上线课程2门。有2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建设项目,2个省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建设项目,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是全省拥有省级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建设项目数量最多的高校之一。我校培养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受到社会的极大欢迎,毕业生就业率多年来位居辽宁省高校前列。
学校拥有一批实力较强的科研机构及技术开发基地,有国家级沈阳中俄科技合作基地及1个市级大学科学园。学校研制开发的条形码、飞锯机、大型螺旋活套等国家级新产品、火炬计划项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学校享有进出口贸易权,是沈阳市“火炬型科研院校”。2010年辽宁省人民政府与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兵器工业集团签署了共建沈阳理工大学协议,与企事业单位特别是军工企事业单位签订了合作协议,形成了稳定持续的合作关系。
学校与俄罗斯、美国、英国、加拿大、德国、日本、芬兰等12个国家的60多所大学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与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所属的9个研究所共建了4个设备技术先进的合作实验室。与英国、美国、加拿大、俄罗斯等国家的大学开展联合办学。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举办了孔子学院,与俄罗斯托木斯克国立大学合作建立的普希金俄语中心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级俄语中心。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改革创新,强化特色,提高质量”的工作方针,全面实施“特色立校、人才强校、开放兴校”三大战略和“教学质量工程、科技创新工程、学科提升工程、师资队伍建设工程、管理体制改革工程”五大工程。弘扬“爱国奉献、自强不息、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兵工精神,秉承“弘志励学,德才并蓄”的校训,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立足区域经济和国防工业,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国防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省内一流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历史悠久,其前身是电子工程系,1987年发展成为计算机系和自动控制系。2000年12月,根据学科发展和资源合理配置的需要,将两系合并,成立信息科学与工程分院,2004年5月,正式更名为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信息对抗技术专业隶属沈阳理工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该学院涵盖了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共8个本科专业;具有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软件工程4个一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与自动化装置、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系统工程、导航制导与控制、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机系统结构、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等10个二级硕士学位授予权学科,并具有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其中,计算机应用技术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国防重点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为省级特色学科。此外,学院还具有1个国家863重点实验室、1个中俄科技合作基地研究中心以及包含“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网络与信息对抗技术”、“成套设备控制”、“兵器科学与技术”(与装备学院共建)等6个省级工程中心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学院现有教职工206人,专任教师154人;教师中,有教授14人(2人为博士生导师),副教授5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6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104人。
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工作,近年来学院承担及完成包含国家863、973、国防预研/攻关等在内的国家级课题30多项,省市及企业合作等各类重大科研课题近百项,科研经费达3000多万元;荣获省部级以上科技进步等奖励10余项,取得专利20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多篇。
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坚持以人为本,以加快学院发展为主线,按照“以本科教学为中心,以学科建设做促进”的思路进行工作,坚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特别是服务辽宁老工业基地振兴和国家所需国防科技工业。学院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坚持理工结合,强化工科教育,把学生培养成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信息技术发展需要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硕士学位授权学科 |
||
一级学科 |
二级学科 |
主要研究方向 |
信息与通信工程 |
通信与信息系统 |
扩频通信技术及应用 |
移动无线网络技术 |
||
图像信息处理技术 |
||
信号与信息处理 |
高速移动无线信号处理 |
|
无线网络信息处理技术 |
||
自适应信号处理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计算机应用技术 |
系统监控与网络管理技术 |
网络计算与信息安全 |
||
射频识别技术及应用 |
||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
图像处理与分析技术 |
|
三维建模技术 |
||
数据库理论与信息系统 |
||
计算机系统结构 |
网络体系结构与应用 |
|
嵌入式技术及应用 |
||
并行处理技术 |
||
控制科学与工程 |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
系统建模与优化控制 |
先进控制理论及应用 |
||
复杂系统故障诊断与监控技术 |
||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
先进仪器与网络化测控 |
|
智能检测与信息处理 |
||
光电检测技术与系统 |
||
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 |
智能机器人技术及其应用 |
|
机器视觉与模式识别 |
||
传感器网络技术及应用 |
||
系统工程 |
复杂系统综合自动化技术 |
|
多智能体技术及应用 |
||
物流与供应链运作技术 |
||
导航制导与控制 |
定位定向导航系统 |
|
飞行器建模与姿态控制 |
||
特种传感技术 |
||
软件工程 |
|
行业软件与服务 |
智能软件支撑技术 |
||
嵌入式应用软件 |
||
工程硕士领域 |
||
1.计算机技术
2.控制工程
3.电子与通信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