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初,李伯虎院士在一篇文章“云制造--面向服务的网络化制造新模式”中,系统地提出了“云制造”的概念。
所谓云制造,就是利用网络、互联网平台,按用户需求组织网上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为用户提供各类制造服务的一种网络化制造新模式。它将各类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虚拟化、服务化,进行统一、集中的智能化管理,提供一系列标准、规范、可共享的制造服务。
云制造技术以云计算技术作为基础,将现有网络化制造与服务技术云计算、云安全、高性能计算、物联网等技术融合,以实现各类制造资源(制造硬设备、计算系统、软件、模型、数据、知识等)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和经营,为制造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提供可随时获取的、按需使用的、安全可靠的、优质廉价的各类制造活动服务。
简单地说,在云制造模式下,客户不需要去苦苦寻觅制造协作服务的提供方,只需要向云制造服务平台提出需求,由云平台去组织制造资源与制造能力来完成设计、加工、生产、协作等订单。因此,用户使用云制造服务将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方便,打个比方说,当您吃鸡蛋的时候,您不需要去考虑这个鸡蛋是哪个鸡下的、哪里的鸡下的,您只要发出需求(当然,您可以提出具体参数化、结构化的需求,比如煮鸡蛋、蒸鸡蛋、炒鸡蛋;土鸡蛋、洋鸡蛋;蛋黄、蛋白…),自然就会有弄好的鸡蛋送到您面前。
我国在2009年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工业制造国,也是当今世界上拥有制造加工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是.我国制造企业普遍存在制造资源和制造能力的不均衡,资源闲置与资源短缺并存,能力过剩与能力不足同在。因此,云制造的核心就是如何盘活制造资源的存量。往高了说,这可以说是一个天翻地覆的概念,制造工业发展的革命性的里程碑。
云制造确实看起来很美。作为一种方向性研究,我们应该对学者们的思考和探索给予高度地赞赏和由衷地感谢!
然而,现在的很多事情是一旦有了概念,就会被无限度地发挥、套用。一段时间以来,围绕这个话题,产生了很多的项目,大有人云亦云、众说纷纭的架势。就像当初云计算们一上场,有些地方就大干快上,开建所谓“云计算中心”,最后云计算没有来,来的是一堆服务器和机柜。
据说,现在有些企业运作高手,擅长以高新技术的名义去圈地却大行房地产之实。不知道云制造来了,会不会掀起一场“云”圈地运动,云制造中心、云制造基地、云制造产业园、云制造呼叫中心、云制造灾备中心等等纷纷冒出来。
因为,我们应当理性地看到,概念到实现、研究到应用、成果到产业化,往往总是存在距离。
1、云制造借鉴了云计算的思想,但也在其基础上做了拓展和延伸,其面向的资源已经不仅仅是计算资源,而是非常广泛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这其中有计算资源、设计资源、加工资源、协作资源、设备资源、物流资源、人力资源等,涉及到制造服务的方方面面,整合难度非常之大。
2、制造业门类众多,加工工艺千变万化,制造资源本身的流动性很差,如何去组织和协调这些资源?
3、将巨大的、繁杂的制造资封装在一起,进行云化(虚拟化成一种可以云端化应用的服务),并通过云服务平台提供服务,需要投入高昂的设备成本、网络成本、技术开发成本。这些高成本的投入,资金来自何方?
4、制造技术的变革总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相伴随,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展史本身就是现代信息技术的成长史,现有的信息技术是否足够支撑如此庞大的、复杂的制造服务需求?
5、云制造与ASP服务等先行者们一样,仍然面临着信用体系、物流配送、数据安全、资金安全等一系列根本问题。这些问题部分已经得到了解决或正在解决,但没有解决的问题依然无解。
6、不解决前面的一系列问题,作为云制造服务平台,其商业模式和市场化运作路在何方?如何生存和发展?
7、作为一种新的技术模式、应用模式、商业模式,政府在其中发挥什么样的作用,如何充分实现政府、中介、专家(专业人员)、云服务提供者、云服务需求者的互动,扮演好各自的角色?
当年,ASP的泡沫化,离不开政府的大力扶持,然而这种扶持,却在某种意义上削弱了作为一种商业模式自身必须具备的市场化能力,因此,ASP没有长大却已未老先衰。 因为,技术的先进性并不必然代表着市场的可接受程度。
正如国家科技部高新司自动化处周平处长所说的一样,“(在云制造中)制造企业、信息技术、制造资源、服务平台、服务观念要像五个手指一样协同合作,才能弹奏出真正动人的乐曲”。
我们期待着云制造能够早日开花结果,为推进中国制造服务业的发展产生革命性的推动力,但我们恐怕也得谨慎地探索、探索、再探索,且慢人云亦云。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