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云计算被爆炒得火热,大凡与云计算有关的东西,似乎都被包装了一层“概念”而倍受业界的关注,就像股票市场一样,一旦某只股票拥有了某种可炒作的概念,股价一定会步步高升。
手机行业似乎也打起了云计算的主意,因为在PC行业,云计算已经有了非常成熟的商用项目,比如我们经常接触的云输入法、云安全等,因此,云计算朝智能手机拓展也是理所当然。为了借助于云计算的概念包装自己,一些厂商顺水推舟,推出了一些据说装载了云计算平台的手机,那么这些产品究竟是名副其实、所言不虚呢?还是仅仅是厂商的片面之词、滥竽充数的产品?
由于大部分消费者对云计算了解不深,因此难以判断一款手机是否真正是云计算手机。这种现状给了厂商一些钻空子的机会,他们利用深奥的云计算概念误导消费者,以换来销售额的提升,当然,对于这种手法,一些业界知名人士也公开提出过质疑。
例如,之前阿里巴巴推出阿里云、华为推出华为云时,中兴何士友、雷军就提出过质疑。针对阿里云,雷军认为,手机内置100G云存储只是噱头而已。因为云手机很大程度上不能单纯由终端本身的优劣所决定,其背后的云平台乃至管道支持是否“给力”,才是关键所在。
雷军的质疑不无道理,在整个行业对云计算炒作得失去理智时,更应该静下心来分析究竟什么是云计算,云计算能带来什么价值?苹果的iCloud、阿里云、华为云虽然看上去都很美,却有着诸多瑕疵。例如,iCloud实际上要在PC、iPonne、iPad等多个终端之间才体现它的应用,对于大部分用户而言,恐怕不会同时使用这么多终端,因此,苹果的iCloud更像是推销产品的营销手段。此外,苹果iCloud的安全问题也备受业界的质疑,如果仅仅为了共享信息而忽略了信息安全,这无异于饮鸩止渴。
除了iCloud,阿里云手机、华为云手机也无法消除人们的质疑,他们所宣称的100G、160G云存储面临一个最严重的问题——上网流量过大。按照他们的构想,用户可以用云存储空间来同步联系人、短信、通话记录、照片、便签等信息,用户甚至能直接调用多种应用,无需把软件下载安装到本地。看起来的确很方便,但是流量问题如何解决?
实际应用中,随时调取数据服务对无线网络的覆盖和负载量的要求非常高,而当前3G网络容量有限,覆盖也不全面,当大量用户同时调取数据时,网络承载将达到饱和状态。此外,大量的数据业务使用,对手机的续航能力要求也高。而阿里云手机的电池容量是1500毫安时,与一般智能手机差不多,相对于阿里云存储的100G容量显然是杯水车薪。
不过,对于云计算的质疑并没有阻挡厂商继续炒作云计算。最近宇龙酷派就推出了酷云2.0平台,官方介绍称,“酷云的核心应用包括数据同步、文件存储、个人信息安全、协同、设备安全等;安全方面,酷云在保证基本云服务的同时,非常注重用户数据加密、防盗以及用户主动销毁等对个人数据安全的需求。”基于这个酷云2.0平台,在半个多月前,宇龙酷派还推出了一款新产品“大观II 9900”。
虽然酷派在云计算的阐述上有别于其他厂商,但由于酷派9900及其搭载的“酷云2.0”云服务平台,尚未与消费者见面。目前,我们尚无法判断这一应用到底能给手机用户带来怎样的安全体验。是否也是一场炒作,而再度成为业界质疑的焦点,有待观察。
对于广大的消费者而言,他们对云计算无疑是期待的,也要求厂商在云计算方面予以更大程度的开拓和创新,而不应该仅仅把云计算作为宣传手机的一种噱头。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有关云计算概念的炒作,似乎有些过了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