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业内,人们普遍认为Hotspot 2.0(HS 2.0)将成为网络世界的下一“重大事件”。
Hotspot 2.0是一种跨行业的首创技术或构架,在Wi-Fi联盟(致力于Passpoint项目认证)和无线宽带联盟(致力于交互性)等组织的推动下应运而生,它能使目前的许多手动Wi-Fi操作实现自动化。这些组织机构对Hotspot 2.0的共同定位可谓颇具吸引力,那就是——打造安全、自动、符合用户/运营商策略的Wi-Fi连接体验,并将这些Wi-Fi用户体验的转变统统体现在一台手机上。
借助Hotspot 2.0,可以通过互连的方式将一个随机Wi-Fi接入点组成的庞大网络有效联系起来。这样一来,无论身处任何位置,用户都能在Wi-Fi网络之间无缝过渡。
实现这种功能需要对Wi-Fi连接过程进行一次真正的革命性颠覆。利用新的IEEE 802.11u协议,HS 2.0允许Wi-Fi客户端和基础设施对一个特定Wi-Fi网络的功能和AAA互联情况进行一次预关联“会话”。然后,客户端会自动判定是否连接到这个Wi-Fi网络,或是连接到另外一个同射程内的Wi-Fi网络,而用户偏好和运营商策略都会影响到选择过程。对于用户和网络运营商来说,将手动配置和决策制定过程自动化为他们免去了很多麻烦,而且还能扩大Wi-Fi服务用途。HS 2.0的另外一个重要优势就是,它采用的是先进的WPA-2空中链路安全性及客户端隔离机制,可以有效实现安全自动化。
虽然运营商和设备厂商一直花大力开发和推广HS 2.0,但是,这种新技术的最大受众和目标群体还是企业。没错,就是企业市场!以下就是具体原因。
通常,人们使用Wi-Fi的地点是在室内。当他们身处室内时,必定是在某地的某栋建筑物内,而这栋楼和其中的网络基础设施一般又是归别人所有,而这个“别人”,通常就是一家企业。现状是,在公共场所中使用Wi-Fi的现象非常普遍,而且还在不断发展。这些场所包括酒店、学校、商城、零售店、公共交通工具等。
在这些场所,服务提供商都想对场地中现有的高速Wi-Fi网络加以利用,而不必关心它隶属于谁或由谁运营,从而将他们的订户自动连接到其下的品牌宽带服务中。Hotspot 2.0则使之成为可能,因为它支持用户设备自动连接到任意Wi-Fi网络,只要这个Wi-Fi网络与其隶属的服务提供商相连。这些后端连接也许是直接进行,但是更有可能是通过第三方“枢纽”服务来间接提供。
对于任何一家要将其现有WLAN容量批发给众多运营商的企业来说,这无疑是一次前所未有的良机,因为可以借Wi-Fi网络接入来收取经常性费用。企业中的WLAN原本常受累于庞大的资金和运营成本,现在他们可以将其有效转变为利润中心,同时还能省下成本来建立更多的、具备产业优势的无线网络,从而提高自身用户体验。当谷歌、Facebook和亚马逊纷纷成为主体提供商,并利用HS 2.0在任何地点根据其数据库进行用户身份认证时,事情就真正开始有趣起来。
Hotspot 2.0简介
HS 2.0最初的作用(版本1)主要集中在利用各种证书进行基本的网络搜索和自动认证。人们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如何将智能手机SIM卡(用户身份识别模块)用作HS 2.0证书。HS 2.0还支持利用客户端方面的证书或用户名/密码配对进行身份认证。不论使用哪种证书,HS 2.0都无需用户对其设备进行设置就能连接到热点。再也没有什么“SSID冲浪”,也不用找咖啡店店员询问Wi-Fi密码了。
移动设备可以“学习”Wi-Fi网络功能预关联,这种功能将完全转变Wi-Fi用户体验,使Wi-Fi网络连接过程有效透明。另外,这一功能还会完全改变Wi-Fi SSID的性质。
过去,用户和设备必须“记住”提供过连接的SSID名称,这样他们才能在以后再次接入。这些属于典型的SSID,他们拥有证书或是提供开放式接入。
有了HS 2.0,SSID的重要性便有所减弱了。真正重要的是,所访问的接入点和用户的“主体”网络提供商是否签有漫游协议。事实上,为一台接入点设置许多不同的SSID是出于不同的目的,而有了Hotspot 2.0广告以后,这种做法也会显著减少。此外,HS 2.0还能增强移动网络的性能,因为它降低了这些额外SSID产生的、与信标和探测响应有关的空中链路流量。
目前,2.0版本依然处于测试阶段,这其中加入了在线注册功能,供非SIM卡设备和运营商策略进行网络选择。
运营商策略会根据各种方案为手持设备甄选最佳运营商网络。例如,根据漫游协议、服务等级协议或任意数量的其他指标,设备可以选择“最佳”访问网络。对企业来说好消息在于,他们不用再为所有这些费心,因为基础设施已经足够智能来解决一切问题。
在线注册功能是针对只支持Wi-Fi网络的、没有SIM卡的设备,如笔记本电脑、平板电脑。在线注册使得基础设施可以将证书(如x509 PKI证书)透明地放在设备上,用户可以选择一次性“签名”来注册获得Wi-Fi服务。
设备供应商已经着手在软件中支持HS 2.0,使之可以真正在支持这种技术的新设备、现有设备和大多数手持设备供应商的操作系统上得以实行。换句话说,支持Hotspot 2.0只需为现有基础设施和用户设备进行软件升级即可。
HS 2.0为企业造就了一次巨大的机遇,使之可以同所有形式、规模的运营商签订Wi-Fi容量批发协议。但是,这样做会显著改变运营商对其WLAN的改造方式、催生新的需求,即更高容量、更具产业优势的设备。
Hotspot 2.0令企业感到压力更大的地方在于,他们要将Wi-Fi网络打造得可以支持更大数量级的用户容量。虽然运营商会看到三倍的分流利润,但他们依然需要把客户留在“他们的”网络上,并要为其提供期待中的Wi-Fi网络自动接入功能。鉴于移动设备会自动加入到Wi-Fi网络中,场地业主真的可以期待看到近10倍的会话数量提升。
Hotspot 2.0如何在企业中发挥作用
单个SSID会用于为大量“主体”服务提供商进行自动身份认证。
接入网络查询协议(ANQP)常被用于帮助设备了解哪家提供商与本地场所此前有漫游协议。一些提供商会被加入到接入点的ANQP广告中。与此同时,移动设备可能会要求提供完整的名单。提供商有可能会通过任意或所有以下标识符被罗列出来:
oPLMNID:移动运营商国家代码(MCC)+网络代码(MNC)
oNAI:网络地址ID(如域名),例如,Btwireless.com
o漫游联合组织标识符:这是由IEEE分配给独立组织或组织群体的集中身份认证
来自移动设备的802.1x身份认证请求会经由本地场所WLAN通过RADIUS转发给所属的提供商。
在漫游过程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组件,那就是HLR(主体位置注册),它是一个存在于GSM网络中的数据库,负责储存所有的订户数据。如果主体提供商是固网运营商,要求就会通过其RADIUS基础设施和订户管理系统明确出来。AAA计费记录还能由本地WLAN提供给主体运营商AAA服务器,用于计费。
通用广告服务(GAS)协议在移动设备和网络服务器之间提供了针对广告协议框架的第二层传输,这是在身份认证之前进行的。GAS协议会在客户端与接入点之间传送ANQP组件,使移动设备可以在查询接入点之前进行预关联,从而判断网络能力和可达性情况。
=========================================================
上图文字说明:
酒店SSID
o提供商利用酒店基础设施实现数据分流/扩展服务
o提供商增强订户可见性与忠诚度
o在任意/所有接入点上支持HS 2.0 SSID
oANQP会登入“可获得的”提供商(PLMNID、RC OI或NAI)
o802.1x认证请求会通过AAA互联或漫游枢纽转发给提供商
o会话计费记录也会通过AAA转发
o酒店方为双模手持设备提供Wi-Fi移动性
o酒店方增加增量收益,无需任何成本
直接分流到互联网 — 互联网 — 提供商数据中心 — 3G/4G核心网
=========================================================
在信标和探测响应的漫游联合组件中,最多可以有三个提供商的组织标识符(OI)被登入并缓存至接入点。
如果客户端要求完整的提供商名单,ANQP/GAS请求会由接入点转发至网络中的GAS服务器功能。如果提供商数量有限,控制器就会存在GAS服务器功能。长远看来,随着HS 2.0逐渐普及,GAS服务器功能将被集中起来并为整个Wi-Fi网络提供服务。
通俗地说,这就意味着任何企业场所都可以利用自身现有WLAN为运营商提供容量,使之可以为用户带来无缝Wi-Fi体验——一如现在他们在手机上所体验到的一样,只是不再散落着无数的SSID。
借助HS 2.0,企业场所业主和运营商现在可以通过现有的漫游协议和解决方案,更好地以其Wi-Fi网络投资盈利。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这一切什么时候才能成真?答案尚不明朗。虽然HS 2.0已经在技术层面上获得证明与展示,但其商业模式和实现框架还需充实完善。大多数人预计这要等到2013年末或2014年初。准备好迎接Hotspot 2.0吧,有了它,企业Wi-Fi将会大不相同。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