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中国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初次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安全法(草案)》。现该草案已在中国人大网(www.npc.gov.cn)公布,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日本《外交学者》7月16日刊文称,中国对国内网络空间采取了更加积极、有效的管控措施。
《外交学者》称,该网络安全法草案可视作是中国政府对目前国内外批评声音以及低效互联网管控机制的回应。
英国路透社认为,此法案有助于增强对用户个人隐私的保护。例如,可以避免黑客窃取用户信息;网络运营者不得收集与其提供服务无关的公民个人信息,不得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和双方约定而收集、使用公民个人信息。路透社同时指出,该法案或对中国经济合作伙伴如美国、欧盟等产生不利因素,外国公司或较难适应。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Joerg Wuttke)表示疑虑,“该法案的语言表述并不清晰,令人无法弄清其真实的实施情况”。
美国科技媒体TechCrunch文章写道,依法案规定,中国在处置重大突发社会安全事件时,可按需在部分地区对网络通信采取限制等临时措施。
外国网友评论道,中国制定网络安全法这一举措是好的,关键是要在执行时把握好“度”。
中国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郎胜指出,网络安全已成为关系国家安全和发展,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网络主权是国家主权在网络空间的体现和延伸,网络主权原则是我国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参与网络国际治理与合作所坚持的重要原则。草案将“维护网络空间主权和国家安全”作为立法宗旨。同时,按照安全与发展并重的原则,设专章对国家网络安全战略和重要领域网络安全规划、促进网络安全的支持措施作了规定。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