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五年前谷歌与微软的世纪对决上演以来,硅谷还不曾这么热闹过——惠普前明星CEO马克·赫德的离职事件,不仅成为一场现代企业宫廷剧的典型演义,更成为科技巨头之间斗法的看台:赫德离职仅一个月后,就转投至惠普的战略伙伴大型系统软件开发商甲骨文(Oracle),并迅即引来惠普的诉讼。而甲骨文CEO拉里·埃里森,正是事件中美国商界最力挺赫德者。
某种程度上,这已无关于私人恩怨,而是科技世界这两年不断显现的一个“大件事”的升级版。仅在金融危机爆发前,在“专注”的旗号下,你所熟悉的科技世界看起来还是泾渭分明。但过去两年来,科技业的大规模收购兼并此起彼伏,目的只有一个:进入彼此的领地,成为软件、硬件和服务的一站式解决方案提供商,一些比较亲密的IT企业同盟也因此瓦解。
甲骨文在去年初斥资74亿美元收购服务器制造商升阳电脑(SUN),从而进入硬件制造;思科在去年8月进军IBM和惠普统领的服务器市场,惠普则在去年底收购了电信设备制造商3Com还以颜色,此前惠普每年能从与思科的伙伴关系中获得5亿美元收益;为了进入时髦的云计算领域,戴尔和惠普最近围绕数据存储产品生产商3Par展开了一场近乎疯狂的竞购大战。现在,轮到惠普和甲骨文这对昔日盟友反目相向了——赫德的加盟无疑会加重甲骨文在硬件领域的筹码。
随着硬件厂商取代软件厂商开始成为并购游戏主角,科技企业迎来了“生存还是毁灭”的战略转折点。这场整合风潮是如此之猛,以至于有人预言像戴尔和EMC这样的巨头也将面临生存挑战。在互联网泡沫破裂之前,科技企业只要掌握一些所谓“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关键技术,就很容易找到其细分市场空间,锁定客户,以及资本的热捧——2000年9月,升阳的股价一度接近260美元,连其管理层也难以做合理解释。但在泡沫破裂后,客户已愈来愈厌倦为各厂商所提供的繁多却不兼容的产品和服务埋单,金融危机更是直接导致大企业的科技资本支出缩减。
与此同时,那些拥有“独门秘技”的公司也不得不面临这样一个无奈的现实:科技业的成熟和开放标准的普及,标准配备的设备已经能够处理绝大部分的任务。“虚拟”技术在近些年的兴起加剧了这一趋势:软件可以在数据中心间转移,而非需要固定在某个具体的物理系统。这就模糊了服务器、存储和网络设备的界限,迫使科技巨头们不得不都涉足这些领域。对此,惠普和甲骨文纷争的主角马克·赫德有着充分认识,他在惠普正式宣布收购3Com之前曾宣称,要成为数据中心领域(所谓“云计算”时代的核心基础设施)的胜利者,必须能提供从硬件到软件和服务的完整功能。“对于全面的问题来说,你不能仅仅提供部分的解决方案。”
主动权由此转移到客户手中。对其来说,寻找合适的产品已非难事,现在最重要的是规模,以及与之相伴随的低价。一个更为简化的模式由此得以强化:在过去几年内,坐拥巨额现金的惠普、IBM、思科和甲骨文等科技巨头,将数十家小的科技公司纳入囊中,以期销售现代企业运营所需的全部解决方案。科技世界的内核开始变得越来越集中。全球经济的复苏和股市的回暖,还可能使那些在过去几年作壁上观的玩家们加入到这场战团中。那些无力抵抗这种全面进攻的科技公司们,该小心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