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世瞩目的中共十八大即将召开,很多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都开始了相关的保障准备工作。信息安全作为历次重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迎来了一次“运动式建设”的高潮。
诚然,在某一重大活动期间加强信息安全建设无可厚非,问题是,这种“运动式建设”的可持续性到底有多久值得探讨。每次重大活动,都会积累下很多教训和经验,然而,活动过后,这些教训和经验也便与活动一起消逝了。这不仅造成了巨大的浪费,也会使得信息安全建设无法建立起长效机制,而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那么,为何会经常出现“运动式建设”的现象呢?
重大的历史事件和活动,牵扯着国家的利益和社会的极大关注,一丝一毫的差错都会带来不可估量的社会和经济损失,因此,但凡这样的活动,对于保障的投入都是大开绿灯的。在此背景下,信息安全的技术、产品投入也会极大的增加。比如奥运会期间、建国60周年大庆期间,为了维护稳定,政府和相关企事业单位对于信息安全的需求和投入都大幅增加,最终一个目的:保障活动的顺利召开。至于投入的效益比,是无法用金钱来衡量的,只能说是社会效益显著。
另外一种情况,在某些重大活动之时,投入的资金都是相当宽裕的,这也成为某些单位和个人“牟利”的大好机会,信息安全建设往往都会成为首当其冲之选。当信息安全被披上政治的外衣之时,它本身的价值已经被严重高估,内部的利益交易,则被掩盖得天衣无缝,民众更是无从得知其背后的真实作用。
伴随信息化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任何社会活动都必须建立在一定信息化应用支撑基础之上,信息安全作为保障的力量显得分量很重。但是,由于其专业性强,很多的建设者对信息安全还处于一种模糊的认识状态。只要是信息安全的产品我就买,只要是信息安全技术我就上,至于效果如何,当事者不是很清楚,也无法去衡量与评估。这种盲目化的建设,让信息安全建设显得过于超前。
我们讲,建立健全信息安全建设的长效机制,就是要科学的看待信息安全和信息安全建设,既要注重顶层设计和结构设计,也要注重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运动式”的信息安全建设,无法为国家和社会的整体信息安全体系建设提供长远的保障,我们应该立足长远发展和阶段发展的规划之上,在每次“运动式建设”之后,将信息安全建设的经验和教训进行总结、推广,这样才会逐步的提升整体的信息安全建设水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