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昌祥: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专家组组长,国家保密局专家咨询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信息安全体系结构、系统软件安全、网络安全等方面研究,多次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995年5月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
维护网络空间安全,与维护传统空间安全同样重要。网络的开放性,使得人人都面对网络防线,个个都是安防员。
近年来,从“棱镜门”事件到中国国家域名系统被攻击,网络安全问题不时搅动着人们的神经。然而,面对层出不穷的“网络炸弹”,一些网民对网络安全的认识,却还停留在“仅仅安装杀毒软件和防火墙”的层面。
如何铸就网络安防的全民之盾?就此问题,本报记者近日对网络安全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沈昌祥进行了采访。
记者:沈院士,长期从事网络安全研究,在您看来,网络安全与国家安全之间有着怎样的内在联系?
沈昌祥:传统意义上的国防,主要是维护“陆海空天电”的安全。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几乎被“e网打尽”,网络日益成为人们日常活动不可或缺的重要空间。网络安全危机,也因此比以往任何危机传播得更快,扩散得更广。网络不安,国家不宁。这些年,军队正在向信息化转型,网络可以说也是把双刃剑:用得好,战斗力会因网而倍增;用得不好,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反而会门户洞开,受制于网。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要高度关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安全。网络和信息安全牵涉到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我们面临的新的综合性挑战。当前,围绕网络和信息安全的斗争愈演愈烈,夺取网络和信息控制权成为国家安全新的战略高地。世界军事强国纷纷组建网军,强化对网络的控制和干预能力。从观念上看,我国对网络和信息安全的认识已经上升到了战略层面,开始着手对网络和信息安全进行顶层设计。
记者:提高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水平的关键是什么?我国目前面临哪些问题?
沈昌祥:整体而言,公民网络和信息安全观念落后,核心人才匮乏,是制约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能力提升的主要因素之一。
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是国家网络安全竞争力的核心所在。俄罗斯联邦教育部成立了保护国家机密和信息安全人才培养协调委员会,由该组织统一规划、协调保密和信息安全方面专业人才的培养工作。美国则利用国力优势,大量聚集网络和信息安全领域的专业人才,构筑“网络霸主”地位,成为网络和信息资源的最大占有者和控制者。即便如此,美国政府仍在《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和《网络空间行动战略》两份文件中,把加强信息安全教育和人才队伍培养列为网络空间安全战略的重点,并不遗余力地加以推进。
近年来,我国对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一直呈上升趋势。以“信息安全等级保护重要信息系统”研究领域为例,初步统计,其对网络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量高达数百万人。而目前,我国网络和信息安全专业人才数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存在着巨大的短板。
从军队自身建设的角度看,网络和信息安全,是部队向信息化转型过程中一座绕不开的山峰。军队担负维护国家安全的重任,不仅要维护自身网络和信息安全,更要勇于参与维护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像维护领土主权一样维护网络主权。这既需要相当数量的专业人才支撑,也需要把“网络和信息安全素养”作为考量兵员素质的一个重要方面,使全体官兵更快地掌握手中的“网”备,学会用网打胜仗。
记者:那么,如何破解国家网络和信息安全人才短缺的困局?
沈昌祥:这要从教育链条的初始一环就开始强化。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全民化,是网络强国通行的做法。自2010年起,美国政府将每年10月作为国家网络安全意识月。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还发布了国家网络安全教育计划,划分网络安全意识普及、网络安全教育正规化、网络安全人才框架、网络安全人才培训和职业发展四个部分,以此规划网络和信息安全全民教育。此举充分体现了美国对网络安全基础教育的重视程度。结合我国现实需求,我国亟待加强网络和信息安全全民教育,树立包括“网防”意识在内的新型国防观。
记者:从执行层面来看,我们应如何推进网络和信息安全全民教育?
沈昌祥:首先,要推动网络安全教育全民化上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尽快形成并渐次推进其整体规划。其次,要加大网络和信息安全职业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范围。随着社会信息化和网络化程度的提升,政府、军队、能源、金融、交通等都离不开信息网络。这就要求我们广泛开展网络和信息安全在职教育,建立一套覆盖全社会各领域的在职人员网络安全培训制度。其三,应从义务教育入手,推动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全民化。网络和信息安全教育要从娃娃抓起。在信息时代,不会安全用网,就不能说“会使用网络”。打个比方,就像小孩子从小要学会过马路、学会用火用电一样,学会安全用网,也是信息时代公民的基础能力,不能等孩子上了大学才来学。维护网络安全需要拔尖人才,人才基数越大,塔尖人才“管涌”的可能性才会越大。教育部门应将网络和信息安全意识培养纳入义务教育,从“根”上着手,提高信息网络时代的国民安全意识,进而促进国家安全环境的改善。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