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统计,仅近两年,北京市至少有20多个政府部门推出官方APP。不过,记者体验17款“政府APP”发现,这些APP的下载量“冷热不均”,有的仅有几十次下载量。同时,一些政府部门开发的APP下载不够方便;此外,一些APP更新不及时,或者在手机系统升级之后无法使用,成为实际应用中的“僵尸APP”。
从多年前办政府网站开始,到前些年的微博,再到如今的微信平台、手机APP,一些政府部门看似很积极,开办之时大张旗鼓,但热情难以持续,往往因后劲不足,而沦为面子工程。大量“休眠网站”、“僵尸微博”、“僵尸APP”充斥于网络,亦成为一大奇观。
政府部门本身占据政务信息资源优势,具备发布相关信息的便利条件,理应比民间APP办得更好。可事实并不尽如人意,存在体验感差、下载量偏低、运营维护不佳,甚至沦为“僵尸APP”等问题。显然,这些政府部门并未吸取之前的教训,在开办政府网站和政务微博时暴露出的问题,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依然带着旧毛病打理政府APP。
——江德斌
互联网时代,一窝蜂开通政府网站、政务微博,如今APP成为了追逐对象,三分钟热情一过,最后多归于沉寂,沦为“僵尸”。开通此类渠道,多数是为了应付上级指标任务的压力,以便顺利通过考核,好在工作总结里为自己加分添彩。只要考核通过,就万事无忧,哪还管它是否在正常运行。这样的东西归根到底还是做给领导看的,而不是做给民众用的。这就需要反思我们的考核方式了,究竟只是需要一个空架子做做样子,还是需要实打实的东西来真正为民服务?如果考核仅仅只是验收APP是否开通,而对后续的更新、运营等不闻不问,不形成常态化的考核监管机制,那只会有更多的“政府APP”沦为“僵尸”。
——夏熊飞
如何发挥政府APP应有的服务功能,为市民服务,尤其是唤醒沦为“僵尸”的政府APP?唯有建立问责机制和评价机制。对于政府APP经营不好的,要问责。政府部门开发APP,却不用心打理、经营,说到底就是缺乏问责机制,没有形成压力。对于没有经营好、管理好APP的政府部门和领导以及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追究责任,给他们施加压力,倒逼他们用心开发好、经营好政府APP,真正发挥服务功能。
——何勇
从前期开发,到运营维护,直至修正迭代, APP烧钱不可谓不甚。然而只建不管,任由其荒废破败,实在是巨大的浪费。显而易见, APP的推广和维护,并不是传统职能部门的长项。与其“勉强自己”,还不如借助市场之力,在那些主流手机应用内,分享部门资源、拓展公共服务……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当然包括购买“移动互联网服务”。这种“购买”,多数时候甚至无需财政买单,因为公共服务的转移,本身便能为承接平台创造利益。
——然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