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贵州省级12345政府服务热线开通,该热线以群众满意度作为最高评价标准,将充分发挥好“政府服务总客服”“联系群众”桥头堡作用,进一步引导社会各界参与政府治理和监督,为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助力。数字政府建设,贵州又有了一项生动实践。
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贵州省委、省政府提出政务服务全覆盖、全联通、全方位、全天候、全过程的“五全服务”要求和“进一张网、办全省事”的工作目标。贵州政务服务按照“一云一网一平台”工作机制,着力优化服务,改善营商环境,运用大数据手段提升政务服务能力,步履铿锵,取得扎实成绩。
借助国务院办公厅三轮“互联网+政务服务”试点的东风,贵州“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率先建成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推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得到各方肯定。
在国务院办公厅委托开展的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第三方评估中,贵州连续三年位居全国前三、中西部地区第一。
坚持省级统筹,打造全省“一张网”。2014年3月15日,贵州省级网上办事大厅上线运行。按照省委、省政府要求,在省级网上办事大厅基础上,升级形成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网上办事大厅,并于2015年6月23日全面运行。2018年8月,贵州作为首批接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试点省份,按照相关标准对政务服务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并更名为贵州政务服务网。在升级电子证照批文库等7个系统基础上,新建综合受理平台等31个系统,页面响应速率从886毫秒提升到70毫秒,贵州政务服务网移动端APP、调度端APP、审批端APP已建成应用,网上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坚持联动协同,形成政务服务一平台。20个行业全面使用贵州政务服务网审批系统办理业务,15个行业部分使用贵州政务服务网审批系统办理业务,9个市州和22个省直部门共65个系统290个事项全部接入贵州政务服务网。省企业开办“一网通办”平台、工程建设项目审批系统等新建自建系统依托贵州政务服务网建设。省市县三级政府门户网在线服务板块直接引用贵州政务服务网提供服务。实现与贵州省电子政务网融合,打通公务人员“办公”和“审批”壁垒。数据共享交换量超过全省数据共享交换总量的70%,“数据跑”取代“群众跑”成效明显。
坚持数据赋能,创新推出“淘宝式”门户。围绕“力争让群众企业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指示精神,建成贵州政务服务网“淘宝式”门户,实现四个方面的提升。一是平台免密登录。自动采集用户人脸信息进行认证,采用人脸认证方式进行登录,实现“刷脸认证”。自动对用户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判断,推荐在一定期限内免密登录,消除群众记不住密码的障碍、减少记忆密码负担。二是智能辅助导办。从群众办事视角引导群众办事,梳理了如“我要开餐饮公司”等“一件事”,为用户推送符合办理条件的材料清单,引导用户准确、顺畅办事。三是精准推送服务。运用大数据资源、大数据统计方法,设定了相应的数学模型,对个人需求进行分析判断,围绕办事群众需求,系统自动推送最有可能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和相关信息服务。四是申报表单智能化。根据系统已办证照,以及共享的数据信息,实现申报表单自动共享和自动填充,将平台已有数据自动填充到表单中,减少办事群众填写、提交材料的精力和时间。
坚持标准统一,建成全省“好差评”系统。围绕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作出的推进政务服务“好差评”工作目标,贵州依托线上线下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和实体政务大厅,运用大数据思维和技术,破解政务服务“好差评”评价数据难汇聚、群众不愿评不便评不敢评、评价数据难以大范围评比、评价威慑力不够四个难题。贵州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4月14日上线运行以来,实现省市县三级111个综合政务服务中心的2622个审批服务部门、132959个政务服务事项、39386个窗口审批服务人员集中在一张网上接受群众评价。今年以来,国办连续3次要求贵州上报“好差评”经验做法,此项做法也得到兄弟省份肯定。
坚持需求导向,切实推进政务服务在线办理。按照网上办、马上办、移动办、就近办要求,大力推进事项上网,6.5万依申请权力事项、24.8万公共服务事项集中在这张网上公布办事指南并提供服务,10.3万名审批服务人员在这张网上开展审批服务。网上可办事项不断增加,省级网上可办率95.13%,市县网上可办率80.05%,全省“零跑腿”事项达19388项。2019年办件量1572万,同比增加9.8%,从国家政务服务平台数据调度显示,数据排名全国第10位。推进更多高频事项“掌上办、指尖办”,实现电子驾驶证、电子社保卡、社保公积金、社保资格认证、代开发票等546项高频、热频政务民生服务事项线上办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