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曾有人将云计算的影响力比喻成为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向发电厂集中供电模式的一大转变。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自由流通与交易,就像煤气和水电一样,取用方便,价格低廉。 云计算是个神奇的资源池
“云计算” 是由Google提出的一种网络应用模式。所谓“云”其实是一些可以自我维护和管理的虚拟计算资源,通常为一些大型服务器集群,包括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宽带资源等。应用者可以按需使用、按使用付费.可以随时无限扩展和获取.是一个有着如水电一般特性的资源池。云计算将所有的计算资源集中起来,并由软件实现自动管理,无需人工参与。这使得应用者无需为繁琐的细节而困扰.能够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有利于企业创新和降低成本。
业界曾有人将云计算的影响力比喻成为是从古老的单台发电机向发电厂集中供电模式的一大转变。它意味着计算能力可以作为一种商品进行自由流通与交易,就像煤气和水电一样,取用方便,价格低廉。最大的区别在于,云计算是通过互联网这一介质进行传输的。
中国创造的突破点
对于那些在由”中国制造”跨向“中国创造”这一分水岭的制造企业来说.当前很多企业都已经积累和掌握了充沛的劳动力,设备乃至产能资源。一个制造企业若是能够从内部、外部,以及行业协同的角度进行变革,有效运用这些资源与能力,就能够通过“云制造”带来异同凡想的效果,达成”中国创造”的目标。”
“云制造”是从云计算衍生而来的,基于“云计算“的角度来观察”云制造”会发现,如何借助信息技术来支撑、构建和实现该模式,使云制造的概念落地是我们目前需要大力推广的工作内容之一。
可能很多人都会想到利用“云”的方式来实施PDM、PLM。其实这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则是在企业2.0模式下建立社交网站,当然这个网站并不是早已家喻户晓的SNS,而是专门服务于企业的“企业级社区”。随着IT技术的不断创新,从最早的web2.0。目前倍受关注的企业2.0,这也体现出当前一种新的发展趋势。企业2.0可以简单的理解为借助于web2.0技术实现自下而上的企业管理,它呈现给人们一个方向,即制造企业新一代主力军——80后的员工对于社群关系越来越感兴趣,企业若是能够善加利用这一特点,将会在产品创新,市场推广与员工管理上有较大突破。目前,制造企业采用2.0模式的管理趋势正在逐渐增长.越来越多的制造企业希望通过使用一个服务平台来达到沟通与协作的目的,甚至希望在ERP中加入社交网站功能,来实现向企业2.0的过渡和转变。
我国有着庞大的制造企业群,有数据显示,2006年中国制造业五百强企业数量仅占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的0.18%.但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9790亿元人民币,占全国规模以上制造业的25.8%:拥有资产 54761亿元,占25.3%;实现利润3867亿元.占30.2%。也就是说,制造企业掌握着强大的产能.在转化为盈利的空间上还存在无限可能。
最近,一份来自于“2.0 Adoption Council(2.0采纳理事会)”的调查显示,制造行业在采纳企业2.0技术的总体排名中位居第二,高科技行业位居榜首。仔细分析发现,制造行业希望采用企业2.0技术的主要动力基于员工之间协同工作的迫切需求,尤其是制造业中的知识型员工,他们往往是通过协同工作,以获取丰富的共享信息.知识学习,以及激发他们更大的创造和创新能力.从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制造业的资源共享,以及产品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不仅如此,通过社交网站及企业2.0的沟通管理模式,企业还能够及时了解客户需求,有效追踪并帮助企业获取更多订单,甚至是与商业伙伴进行广泛合作。
经典案例
笔者所在的美国硅谷母公司客户中,有这样一家制造企业,这家公司在全球有多个分支机构,几千名员工,但位于美国总部的员工数量只有不到1/3。在员工的日常工作方式中,有2/3的人都是通过在企业内部建立的协同工作网络上进行联络和协作。通过虚拟的方式完成交流,面对面协作只有不到1/3的机会。并且有近一半的员工每天要向位于其他国家,地区或城市的经理汇报工作。
他们利用笔者所在公司提供的“明晰谷”网站平台实现方便、及时的协同合作,将工作中的一切内容都放到社区上,需要协同工作的同事们在社区内共享文件、讨论工作、汇报进展、进行培训等,完全是企业2.0的管理模式。。明晰谷”就是这样有着“云”端架构的先进管理平台,目的是通过企业级社交平台加强企业内外部沟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同时,制造企业的工程师或技术人员将最新的技术信息与资料上传到该公司的2.0社区网站内,相关员工能够及时了解项目进展,并通过向专家学习以及互相学习的方法,获取最新技术与实践经验,达到培训学习的目的。这家制造企业借助云技术手段,应用企业2.0的方式来管理生产,灵活度可见一斑,员工的沟通更加有效,加快了创新速度。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制造企业的所有产品都是委托外面的企业进行生产加工,生产厂商遍布世界各地,但美国总部的工程师却不必全球东奔西走的了解生产情况和订单进展情况。一般来说,在上游工厂完成阶段性生产后,产品即送迭下游工厂继续加工,工厂彼此之间的生产协调和订单联络全都可以在网络上进行。同时,制造企业可以随时通过网络了解所订购的产品当前的进度、交货周期,以及适合的下单时问。同时,他们还在网络上发布最新的产品讯息,让更多的企业和员工来参与产品改进,使产品更能满足终端用户的需求。
用类似“云计算”的方式来使用这个无穷的制造资源池,让制造企业有更多的精力与能量去专注从“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让企业无需为繁琐的制造细节而烦恼,从而更加专注于自身业务,还可以综合改善制造企业的生产规划。并提高生产效益。这,就是留给我们无限发展空间和力量的“云制造”。
我们似乎可以看到中国“云制造”的一个未来轮廓。如果中国的制造业能够像国外这家制造企业那样充分运用互联网技术,使自身聚焦在业务与产品的设计和创新上,通过有效利用“云”端强大的制遗产能,硌将可以收获颇丰的利润。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