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互联网史上最大的泄密事件仍在进一步扩大,自上周CSDN、人人网、猫扑等网站被曝用户密码外流后,近期天涯、新浪微博也难以独善其身。目前,在天涯近4000万用户账号密码被挂到网上公然下载的情况下,天涯社区已向用户发致歉信,新浪微博也开始强制要求用户更改密码。
360安全中心发布红色安全警报称,目前已有超过5000万用户账号和密码在网上公开扩散。于是有网友感叹:“全民修改密码的时代来临了”。
“亲,你今天修改密码了吗?”成了2011年底无奈的问候。不论是运营管理的漏洞,还是黑客强大的技术,在互联网面前,我们越发觉得自己几乎没有了隐私,能够掌握我们信息的网站或者黑客,其实比我们更了解自己。更可怕的是,我们有时会对此不以为然,还提供着各种信息。
于是,不断升级的密码泄露事件,击碎了我们幻想当中的网络安全防火墙,面对个人信息的流失,个人隐私又成了网民的隐忧与困扰。是啊,我们在享受网络的开发性、流动性和交互性时,恰恰这些特性决定了个人信息一旦在网络上传播,速度之快、范围之广以及攫取之便捷将难以控制,使得侵权变得比较容易。
事实上,这次密码泄露事件只是个人信息被侵犯的一个窗口而已,在生活中,公民个人信息通过网络被泄露、个人电脑被黑客入侵、网上购物清单被人留底等情况时有发生。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此前发布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遭遇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1.21亿人。
如何既恰当地保护隐私权,又不妨碍网络的正常发展,已经成为网络健康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
拿什么来守住我们的密码?此次大规模的互联网用户信息泄露事件,表明一些网站的安全意识淡薄,对用户的核心数据保护不足;同时,《电子签名法》迄今未能真正在商务领域加以应用;另外,当前对互联网公共安全的治理力度也有待增强。结合当前的各种信息,最大程度地建立并完善网络个人信息的保护制度,成了网民与管理者共同的呼声。
个人信息的保护,不仅体现在个人信息遭到不当泄露时,在个人信息的获取、收集、持有、使用、营销等环节也需要管理保护机制。同时根据现行法律规定,个人信息受到侵害后,责任主体承担法律责任的范围限于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法律对于侵权人如何补偿受害者并未做出相应规定。在目前通过信息网络收集大量个人信息并非法用于商业用途的案例逐渐增多的情况下,建立一套完善的民事补偿机制,针对网络违法犯罪特点更好地保护个人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