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网民个人信息频遭泄露的问题,背后存在着巨大的黑色利益链:
首先,有些企业为了在竞争中获得有利地位,不惜高价收买对手的数据资料。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知名网络法律人士赵占领表示,在数以亿计的用户面前,蕴藏的巨大商业利益可能会让互联网服务的提供者铤而走险;用户在电子商务网站的浏览痕迹、消费记录、个人信息等,对电子商务企业来说都是宝贵的数据。
其次,一些不法分子企图通过巨额收买用户信息以进行定向垃圾广告、垃圾邮件发布,甚至实施诈骗行为。如今,通过用户的地理位置信息或者兴趣信息,产生巨大的商业利益似乎已经成为互联网行业不成文的“行规”。这些都给了黑客以生存的土壤,也正是一买一卖之间的市场需求,形成了网络上用户个人信息频遭泄露的恶性循环。
谁来保障网络安全?
互联网安全建设任重道远,而网络安全问题的治理还需要多方联动,斩断背后的利益“黑手”。
网络个人隐私信息的保护有待立法推动。加强互联网安全性建设,要建立健全网络和信息安全法律体系,通过立法明确界定个人信息和隐私的范围。对此,业内人士称,我国目前只有《互联网终端软件服务行业自律公约》对个人信息作了初步界定,但它属于行业自律规范,不具有法律约束力。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信息安全立法。知名互联网产权律师周宾卿认为,立法跟进的前提是立法者对于该领域是熟悉的,但从目前来讲,立法者精通计算机和互联网领域的比较稀少,所以,立法进程恐很难加速。这些问题都是需要切实解决的。
互联网企业之间的竞争无可厚非,但通过向黑客高额购买对手用户数据的行为,最终只会导致整个行业陷入恶性发展的死胡同。另外,一些互联网平台商收集、利用用户个人信息的事件也屡见报端,用户的隐私信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保护。对于互联网企业来说,一定要加强管理和自律,加强日常运行中的安全保障工作并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除了立法跟进、规范互联网企业竞争外,用户自身也应该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网络安全专家指出,各大网站基本都推出了用户账户体系,多数网民也会在各网站留下注册信息和实时信息,当黑客越来越习惯从公司后台下手窃取用户资料,保障信息安全的挑战越来越大。因此,用户在互联网上注册信息时尽量不要留下过多个人真实信息,密码的设置一定要有技巧。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