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在今天,这个团体还没有自己的网站、推特账号或聊天室。“匿名者”内部完全不同的各个小团体并不总是能和平共处。那些为了好玩才加入团体的人,和那些把这个团体的无形力量作为进步和自由的推动力的人们,总是互相攻击。
“匿名者”是从“4频道”网站(4chan.com)的泥沼中崛起的,这个什么图片都能上的网站抛弃了大多数网络论坛上传统的用户制度。与此相反,所有上传图片的人都被标记为“匿名者”;重要的是这个用户上传的内容,而不是这个用户本身。虽然“4频道”的做法无非获得了一些并无大碍的随意性,但它现在还是无所不在的网络用语“大笑猫”(LOLCats)和“瑞克摇摆”(Rickrolling)的出生地,他们有些活动玩的有些过火了。
聚集在“4频道”上臭名昭着的“/b/版”论坛上过滤最少的板块一开始互相做恶作剧或骚扰,进而自我组织起来成为网站以外的力量,这个力量逐渐开始使用“匿名者”作为称号,最后使之成为自己独有的名称。到2008年,“匿名者”已经树立了强烈的自我感。在行动中,“匿名者”就像在通信系统一样遵循一个简单的模式:谁都可以提出任何事。评价成功与否的标准是其他“匿名人”是否加入。想攻击卡扎菲的网站么?想拿下万事达的网站么?想消灭儿童色情天堂么?说出来就动手做吧。结果就是出现一系列眼花缭乱的“行动”,针对的人从瑞典政府到右翼亿万富翁戴维·科赫(David Koch)和查理·科赫(Charles Koch)再到战略咨询公司特拉福(Stratfor),无所不包。
这些各种各样的行动可能看起来很可笑,有些也没有什么效果,但是如果有人捅了“匿名者”的马蜂窝,那么惹事的人通常会发现自己被蛰得体无完肤,只能求饶。比如说,在一些支付系统停止处理对维基泄密(WikiLeaks)的捐款后,“匿名者”攻击并淹没了贝宝(PayPal)、万事达(MasterCard)、维萨(Visa)和瑞士邮政银行(PostFinance)。2010年,一个备受争议的英国反盗版律师的网站被搞下线了,他的邮件被窃取后公之于众,这件事最终导致这个律师破产,最近又受到专业制裁。更近一些的例子是1月19日,这个团体拿下了FBI和美国司法部的网站,报复美国政府关闭文件上传网站“宏载”(MegaUpload)并逮捕其创始人。恶作剧者正逐步变成“黑客主义者”,他们的目标名单人数也正在增加。
最着名的事件是,2011年初,在网络安全公司HBGary Federal的首席执行官阿龙·巴尔(Aaron Barr)宣布他马上就要向FBI公布“匿名者”最高“领导人”的信息后,公司的网站遭到一小批“匿名人”的入侵。这次报复性攻击非常成功,取得了公司网站的控制权,侵入了公司邮件服务器和巴尔的推特账户,“匿名者”向全世界公布了公司的绝密安保工作文件。这个小小的网络报复收获了不可预料的成果:巴尔也参与了监视工会和攻击“危机泄密”的计划,另外还有其他一些事。这个冒险故事的结局是巴尔被辞退,公司被关闭。
这些戏剧性的“功绩”还有他们引发的大量媒体报道,激励“匿名者”对一些政治上强大的东西下手。这些都被仔细地归纳为五句话,印在“匿名者”号召卡上:
我们是匿名者
我们人数众多
我们不会原谅
我们不会忘记
期待我们吧
(未完待续)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