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个人信息可被泄露过?继而面临各类“骚扰”?昨日,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巡视员汪夏就提出了加强管理消除公共服务行业泄密隐患的建议。
隐私泄露调查对象难
“签订购房协议、办理银行卡,甚至填写病历卡,都有可能在不经意间将个人资料公开出去。”汪夏说,现在各种各样的商业营销对个人信息的需求大量增加,这本无可厚非,也只向特定的单位、部门公开。但由于一些人受利益驱动,采用不合法的手段,获取他人的个人资料,并利用这些资料,进行某些商业活动,甚至是非法活动。通常来说,由于调查对象难,公众对自我隐私泄露的投诉存在难度。
应规范个人信息采集
汪夏说,出卖他人资料和电话号码都是侵犯他人隐私权的违法行为,公共服务行业存在的泄密隐患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她建议,尽快出台个人信息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要规范公共机构对个人信息资源的采集、处理和使用。她说,银行、保险、电信、公共事业单位等诸多行业,都掌握着公民的基本信息,加大公共服务行业的行业自律也必不可少。
严查群发短信揽业务
汪夏认为,还应该加强相关广告、中介行业的监督和管理。她说,目前不少广告、中介从业企业采取群发短信方式招揽广告业务,为达到客户服务的精准性,采取了向公共服务业内部购买客户信息的方式,广告、中介企业的主管部门应该严厉查处这些不符合规定的广告或者中介方式。
“加强计算机网络的监督控制也很重要。”汪夏认为,目前不少公众个人信息泄露是通过一些恶意软件实现的,因此网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要及时对恶意软件进行监控和整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