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如果是刚刚入门的新人,完全不懂如何“挂马”和“抓鸡”,是否也能成为一名赚钱的黑客呢?该网友表示:“技术可以慢慢学,学不会也有现成的工具和教材。”
法治周末记者在调查中发现,黑客论坛中,类似“给力抓鸡工具,一小时150只”、“日盗万Q不是梦———史上最快超详细盗Q教程”的帖子人气颇高,仅黑客中国论坛中就存在数十条与盗号技术相关的工具与教程,而在论坛求购服务器进行“抓鸡”的网友也不在少数。
事实上,不只网游装备,任何可以换成金钱的东西,都是黑客窃取的对象。瑞星公司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黑客的涉猎范围,已经从窃取个人资料如QQ密码、网游密码,发展到银行账号、信用卡账号等。
而根据攻击对象的不同,木马病毒的价格也不一样。一位专长编写木马病毒的黑客对记者透露,感染普通计算机盗取游戏账号的病毒一个才卖200元到300元,而能获得银行账号信息的高级病毒价格能翻到10倍以上。
“这种黑客行为无异于现实世界中的盗窃。然而现实世界中明确的违法行为,在虚拟的网络世界中,法律的约束力就弱化了许多。往往阻碍黑客参与这种黑色交易底线的不是法律,而是道德。”北京市律师协会信息网络法律专业委员会主任李德成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
商家竞争雇黑客攻击
虽然在黑客产业中,盗取网游装备与个人信息的现象最为普遍,但因其技术简单,在黑客中往往被认为是下乘做法。更多黑客中的精英,都在探索技术性的新型产业链。病毒模块、僵尸网络、被攻陷的服务器管理权等都已经被用来出售,很多黑客还开始利用拍卖网站、聊天室、地下社区等渠道,寻找买主和合作伙伴,取得现金收入。
其中,利用木马病毒敲诈和受雇攻击成了黑客产业的新方向。
据电子商务中心调查结果显示,2012年与2011年电子商务大环境发生了很大改变,部分公司减少了硬广告投放,加大了搜索引擎的竞价投放,其金额甚至超过了2011年的硬广告投放金额,这让黑客们嗅到了商机。
一家规模不到千万的鞋类购物网站负责人对记者表示,仅去年年底,就遭到过三次黑客攻击,每次攻击时间从一周到十几天不等,最后甚至导致机房瘫痪,网站无法访问,直接经济损失30万元左右。而对方攻击的理由却是,要求公司每月交纳1200元“安全费用”,或者到相应网站购买广告位。
由于中小型电商公司的带宽往往无法承受黑客的攻击,要想不受骚扰,只能租用高额的抗攻击服务器,但仅这一项花费每月就要多出十几万的开销。因此,大部分电商企业只能选择妥协。“对于被攻击的事,大家都心照不宣,花点小钱而已,能破财消灾就不错了。”该负责人无奈道。
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委员赵占领对法治周末记者表示,如果电商企业承认被黑客攻击,那么它的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容易受消费者质疑,甚至引起恐慌,导致用户流失,所以电商往往不敢声张。
“广告数量太少,利润又太低,如果再不增加广告数量,怎么能盈利?”红客中国论坛上一名个人网站站长百里景洪对记者说出了自己的看法。
为了网站的生存,他过去也曾跟其他几位“黑友”一起,对几家小型电商网站发起过攻击。通过在“数据中国”的机房租用六十台服务器,用流量攻击的方式进攻不愿意在自己网站投放广告的电商。“这些服务器产生的流量超过6G,如果同时访问一个网站,这个网站很容易就‘卡死’了。”百里景洪对记者透露。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经过几次攻击,居然有人自己找上门来,却不是为了发广告。
“有人登录我的网站留言,说想跟我们合作,但不是广告,而是帮他攻击别人。”百里景洪回忆,“其实就是互相竞争,大家都想击垮竞争对手。本来不想插手,但他给的价格比广告费还高,就接了下来。”
事后百里景洪才发现,为商家打击竞争对手,也成了黑客产业的业务方向之一。“现在仍然有许多黑客团体在通过网络攻击收取保护费,或者通过打击竞争对手来‘提升公司竞争实力’。毕竟这种攻击软件随手可得,根本没有人监管。”现已退出这项业务的百里景洪告诉记者。
为了调查百里景洪所说是否属实,记者通过搜索引擎查询相关攻击软件。其中,一款名为集群DDOS攻击器的软件相当热门,被誉为是黑客最常用攻击软件之一,其厂家更是声称自己是全国最大的网络攻击供应商。但当被问及产品被用来攻击网站是否要承担法律责任时,其工作人员却表示,该产品是用来进行防火墙压力测试的网络测试软件,并不存在法律问题。
一边是受害者三缄其口,一边是行凶者有恃无恐,这让黑客产业的新业务更加一发不可收拾。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