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士余在出席一次论坛时表示,我国移动支付有着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完善的支付基础设施,发展空间十分广阔。但总体看,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
央行副行长刘士余明确:要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满足农村消费者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在农村手机的持有率已高于银行卡的背景下”,央行支付结算司司长励跃也呼吁各方转变理念,充分考虑农村市场,“在农村地区推广低端手机的移动支付。”
在刘士余看来,我国移动支付拥有巨大的潜在市场和完善的支付基础设施。但总体而言,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特别是在支付风险的防范、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以及商业模式的选择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他呼吁:各个层面应统筹协调,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移动支付产业做大做强。首先,应创新移动支付架构和模式,在支持平台、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趋于统一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开放和合作;其次,尊重市场和消费者的选择,大力加强创新,改善用户体验;再次,优先考虑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的安全;最后,坚持服务民生、惠民利民,要加强移动支付在农村地区的推广和应用,满足农村消费者基本的金融服务需求。
种种迹象显示,央行目前高度重视移动支付产业发展,着力加强管理,使之成为金融支付服务领域的生力军。
下一步,刘士余强调:要充分发挥移动支付的社会服务功能,逐步推广在公交、社保、医疗、水电气缴费等领域的应用,为百姓生活提供便利和实惠。
发展移动支付在刘士余看来应该“优先考虑移动支付的安全性。”刘士余表示,始终把安全问题放在移动支付发展优先考虑的位置,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刘士余认为,移动支付业务还处于初期阶段,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支付风险的防范、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受理环境建设、产业分工合作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记者向央行方面了解得知,刘士余在当日论坛上表示,央行高度重视移动支付产业发展。刘士余指出,将会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调动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不过他表示,我国移动支付业务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不可避免受到各种条件的制约,特别是支付风险的防范、用户使用习惯的培养、受理环境建设、产业分工合作以及商业模式选择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探索解决。
截至2011年底,全国银行移动支付客户数达1.45亿户,全年发生业务2.47亿笔,金额近1万亿元。
目前产业各方一致看好移动电话支付业务的发展前景,我国很快就将迎来移动电话支付爆发式增长的临界点,但业界也存在担忧。关国光表示,尽管移动支付发展迅速,但这一行业目前业务模式仍不是很清晰,靠这个能赚大钱的不多;而移动支付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信任问题:“例如在银行和一些大店里,那种手机上外接一个模块实现的移动支付,消费者可能会比较信任,敢去刷;但如果一般小店开了这个业务,谁会放心去刷呢?谁知道你这个移动POS上有没有装木马。”
央行也已经注意到这一问题。刘士余表示,在发展移动支付的时候将优先考虑其安全性,坚持高标准、高起点,保障用户的个人信息和资金的安全。
目前的移动支付市场上,有银行、移动运营商和第三方支付公司三类主体从事该业务。关国光分析称,移动运营商去做移动支付,可能是为了避免成为单纯的“信息通道”,运营商必须为客户提供各类附加增值服务。
工信部于3月27日推出《电子商务“十二五”发展规划》,规划中明确强调,作为电子商务的支撑体系,要在“十二五”期间鼓励支付创新服务,推动各类新兴电子支付业务的发展。
关国光呼吁,在整个“十二五”规划落实期间,希望能留出部分创新空间给民营企业。“民营以什么形式进入金融服务非常重要,制胜的法宝是创新。比如做家银行我就做不了,而且还会产生利益冲突;但是比创新的话,我觉得应该给我们更大的空间。”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