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日益猖獗的侵害公民个人信息违法犯罪,日前我国首次开展大规模集中行动进行严厉打击。相关部门和企业也行动起来,加强行业自律、完善制度机制、堵塞管理漏洞,防患于未然,全力推进公民个人信息保障工作。
完善制度管理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移动互联设备的无处不在以及互联网服务对我们生活的全方位覆盖,对个人的信息安全形成巨大威胁。
中国电信对用户入网、用户信息回收和整理、用户信息保存以及用户信息使用等各环节做出明确规定,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严禁从业人员利用岗位之便,擅自从事与生产作业无关的信息获取、更改或自行使用的行为。
同时,中国电信在与社会代理渠道及业务合作伙伴签订的合作协议中,明确规定必须具备用户信息保密条款,承担保护用户个人信息的义务以及业务流程中的执行要求。对违反合作协议条款,予以相应的处罚措施。
中国联通要求相关单位应建立健全客户信息保密制度,加强对涉及客户信息安全的相关工号、权限审批、操作规范等的管理。对确有必要使用客户信息的客户服务、业务营销等工作,应建立授权审批制度,明确使用用途、使用期限,详细记录操作日志。
中国民航信息集团公司严厉禁止泄露或交易客户信息的行为,建立客户信息常态化保护体系,并与员工签订保密承诺书,与合作伙伴签订保密协议,加强对员工及合作伙伴的保密要求及法律约束。同时,专门制定《第三方安全管理办法》,严格进行第三方合作厂商的安全管理,严防合作厂商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泄露客户信息。
加强技术保障
中国移动从2006年开始部署信息安全相关技术防护能力建设工作,分别部署了全网网络安全域及边界防护体系、防病毒体系、4A安全管理平台、安全管理平台等安全技术防护手段建设工作,基本建成了业务支撑网网络安全、系统安全、用户安全、数据安全等分层次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中国联通规定,各单位应完善必要技术手段,对涉及客户信息的业务平台、网络系统在业务下线、设备退网时,要妥善转存、销毁客户信息和数据,保障客户信息不被泄露。
中国航信采用分层设计、内外网隔离的设计思路,敏感数据采用加密的方式在公共网上进行传输,并部署了防火墙入侵检测、病毒防护软件等。此外,严格管控系统的访问授权,并对系统数据库访问进行记录和跟踪;及时更新系统补丁,修补漏洞。
部门联合发力
我国目前尚未制定个人信息保护的专门法律、法规,对不法分子的震慑力不足。这些都增加了保护客户个人信息安全工作的难度。
《信息安全技术公共及商用服务信息系统个人信息保护指南》已编制完成,目前正按照国家标准审批程序上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这项标准明确要求,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具有特定、明确和合理的目的,应当在个人信息主体知情的情况下获得个人信息主体的同意,应当在达成个人信息使用目的之后删除个人信息。这项标准还正式提出了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的八项基本原则,即目的明确、最少够用、公开告知、个人同意、质量保证、安全保障、诚信履行和责任明确,划分了收集、加工、转移、删除四个环节,并针对每一个环节提出了落实八项基本原则的具体要求。
国家税务总局局长肖捷说,目前税务部门掌握不少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和纳税情况等方面信息。2008年出台的《纳税人涉税保密信息管理暂行办法》,在保密信息的使用管理、外部查询等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并且明确了税务机关和有关人员如果未遵守规定而泄露应当保密的纳税人信息所应承担的责任,同时还加大技术研发和投入,有效防止黑客的入侵和信息的外泄。
工商档案作为市场主体间经济关系的法律依据和资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包含个人信息。国家工商总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对任何单位和个人借阅、抄录、携带、复制企业相关档案,严格按照规定的权限和程序办理,截至目前,没有发生任何泄露公民个人信息安全的事件。
目前,工商总局和各地工商部门将企业登记管理信息基本分为“主动公开”和“依申请公开”两大类,分别按不同需求、不同程序提供不同的公开查询服务。由于有关法规不够具体,工商部门对企业登记信息严格管理与社会上放松管制的需求出现矛盾。工商总局这位负责人表示,《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出台后,工商部门深入推进企业信用分类监管,普遍开通企业登记基本信息网上查询服务,为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经济发展、法治进步,严格管理和放松管制的矛盾也将逐步得到解决。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