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1日消息,随着智能手机和应用商店的普及,移动应用软件和游戏数量迅猛增长;但恶意软件却泛滥成灾。近日,工信部发布相关通知挥刀严惩。为何恶意软件能如此猖狂?背后有何利益关系?产业链谁最应该履行监管义务?本期腾讯微博栏目“艾媒天下”就围绕这一话题展开。
本期栏目特邀中国首家移动互联网咨询机构艾媒市场咨询集团董事长兼CEO张毅担任主持嘉宾,并邀请老K游戏CEO黄剑、摩游世纪CEO宋啸飞、切客网CEO宋铮、指点传媒CEO曹彤、广州欢立天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欢购网)CEO林乐昌和IGD资本副总裁连盟参与讨论。以下即为众嘉宾的主要观点:
扣费陷阱成为新关注热点
2012Q1中国手机网民对安全软件期望功能调查显示,35.8%的手机网民关注于手机安全软件强大的病毒防护功能,防暗扣的功能期望占29.7%,防骚扰26.4%。扣费陷阱已成为网民越来越关注的一个现象了。
工信部发布的《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的通知》的征求意见稿,从五个层面对恶意软件进行了界定,意在进一步完善移动智能终端进网管理。工信部的举动,说明政府要惩治恶意软件乱象,维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决心,对广大用户来说是件好事。
SP竭力揽财致恶意软件横行
张毅指出,运营商要业绩,SP(服务提供商)要利益,从业者们想尽办法从中获取收益,是导致当前恶意代码横行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目前国内至少10家SP利用第三方软件市场和论坛等渠道在做Android平台的扣费生意,而用户几乎察觉不到,甚至Android应用开发者也是其中的受害者。而如今手机恶意软件的猖獗不仅是因为它的隐蔽性极强,用户难以察觉,还因为恶意软件的定制付费增值服务获得了运营商的大力协助。例如,业务定制短信每2元的收费中,运营商至少可提取30%的费用(0.6元),这使得运营商往往为恶意软件的扣费大开方便之门。
山寨机成为众矢之的
山寨机因其功能齐全,待机能力强,价格低廉流行于市场的同时,却在手机恶意软件泛滥之时首当其中。林乐昌认为,购买山寨机就注定要承担一定风险。用户很可能在没有任何收费提示或二次确认的情况下直接落入其内置收费陷阱。甚至有的山寨机的“应用软件”具有“软件自动更新”功能,根本不需要用户认可,自动连网下载,该功能甚至无法关闭,只能选择5日/7日更新一次,令购买此类山寨机的用户哭笑不得。 有专家称,中国的手机持有量已超过7亿部,其中30%为山寨手机,“暗扣”每月的“产值”超过10亿,严重损害着消费者的利益。
打击恶意软件,监管机制是一关键
宋啸飞认为管理山寨机、高仿机的专业正规部门的缺失,相关部门对山寨市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是目前打击手机恶意软件的一大障碍。缺乏专门的法律依据和监管部门,消费者维权成本相对较高,山寨机厂商正是抓住了这些,专门游走于“灰色地带”,使得恶意软件屡禁不止。
除了制定政策,更需要建立相关监管管理机制,找出问题源头,产业链各环节自觉履行好各自义务。
创建绿色手机使用环境势在必行
如今,扣费陷阱隐私盗窃等现象困扰用户,张毅认为,这也涉及从业者道德问题。要打造绿色手机使用环境,根治此类侵害,需要监管部门和运营商的大力行动,封堵监管漏洞,建立更严格的追责制度;同时更需要每一位从业者建立起自己的行业道德底线。
健康的移动互联网产业生态环境,移动应用市场的良性的方向发展,需要各方面的通力合作,产业链上每一位从业者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