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科技和互联网使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衣食住行无疑不充斥着信息化的元素。从办公到睡眠,信息科技业在逐渐融入我们的生活。
信息化单从字面的理解就是把一个东西利用信息科技把它变成数据或者说数字信息,从而能在互联网的空间中自由穿梭,从而达到创造人类生活的第二空间的效果。毋庸置疑的,信息化带来很多便利和快捷的助力,也推动了时代和其他相关科技的高速发展,由经济也由于科技的发展而不断复苏。但是信息化是不是真的都是好处,而没有坏处呢?答案当然也是否定的,信息化牵扯的数据安全问题就是其背后的隐忧。
自动驾驶与系统数据安全
目前仍有人,甚至大部分人还是认为2020年实现自动驾驶是天方夜谭。然而许多车企已经在用实际行动证明这一切不只是梦想。
车企为了达成自己提出的“2020目标”,他们必须在2017年就制造出实车,因为接下来的时间需要进行大量道路测试。
而作为自动驾驶的基础,驾驶辅助系统的研发也是目前各车企正在努力的方向。其主要功能包括车道偏离警告、自适应巡航、碰撞闪避系统和自动泊车等。配备先进驾驶辅助系统的车辆可以被称为“半自动”,因为司机仍是主要的车辆操控者。
但其实众所周知,不管是半自动还是全自动都需要信息技术的支持,而在信息技术介入的情况下数据安全又将变得非常棘手。或许要让汽车成为“全自动”系统数据安全的问题才是最难克服的吧。
升级还是不升级 安全才是最大的考量
通常来说,因为汽车与其中搭载的电子系统生命周期不在同一频率,因此车载软件/硬件的更新一直是一个很纠结的问题。然而,这一问题或将得到解决。
车内硬件系统正变得模块化,对于汽车制造商来说,硬件升级变的更容易。在将来,消费者可能仅需更换一个陈旧的发动机ECU控制系统就能提升车辆马力。虽然在近期这一憧憬还不会实现,不过理论上来说,今后更换车载软件就和现在为电脑添加一根内存条这么简单。
但不论是简单也好、麻烦也罢,对于这样一个关于出行安全的交通工具,或许安全问题才是升级与否的最大考量,不软是硬件还是软件。
信息化汽车的安全问题从电影走入现实
汽车黑客并不只在电影中出现。理论上来说,任何车载娱乐信息系统或仪表板向司机发送的信息都存在漏洞。
2011年加利福尼亚圣地亚哥大学与华盛顿大学的研究小组就曾演示过截取信息代码并篡改达到控制车辆的目的。他们还撰写了一篇名为“汽车信息入侵的综合实验分析”的论文。论文中,研究者演示了如何远程控制车辆的刹车系统。其表示,如果能够破坏ECU的桥接模式,那么就能通过无线信号控制刹车系统。
今年,这一话题又重新被热议。两位汽车安全专家Charlie Miller和Chris Valasek演示了如何侵入车载ECU网络。随着汽车与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密切,汽车信息安全问题也必须更加注重。
对于信息化的安全问题 从本源防护出发灵活应对或许是更好的选择
虽然由于信息化的对象各有不同,防护的重点也会不同。但是信息化产物的一个共同点就是——他们的核心部分都被数据化、电子化,这既是信息化的本质,又是安全防护的本源。即我们只要找到一种能对数据本源起到防护效果,又能灵活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的技术,便能达到最好的安全防护效果。而现今能同时达到这两种要求的安全技术就是国际先进的多模加密技术。
多模加密技术采用对称算法和非对称算法,在确保了数据本源防护质量的同时,其多模的特性就是能让用户自主地选择加密模式,从而能更灵活的应对各种防护需求和安全环境。虽然,现在这项技术还没运用到更多的信息化领域中去,但是只要它的特点还是灵活和本源,相信必将成为今后信息化事物安全防护所采用的主流手段。
未来汽车或许只是未来信息化的一部分,但是它反映的信息化背后的安全隐忧确实真实的和普遍的,想要避免这种隐忧发生在自己的身上,主动采用具有针对性且能灵活的应对的加密软件进行本源防护或是最好的选择!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