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初,就在酒店泄密门余波未平的时候,快递行业也遭遇信息泄露的内鬼,而一向在风口浪尖的支付宝似乎挺太平。但这种“好景”总是不长,支付宝的信息安全又一次遭了殃,虽然支付宝官方一直强调泄露的只是个人信息,转账与支付信息没有遭殃,但频繁的安全问题总让人产生这样的疑问——为什么每次信息泄露事件总有支付宝的份?拥有如此庞大数据的网络支付企业究竟是如何保护这些信息时代的重要数据的?
躲了初一躲不过十五 支付宝信息再遭殃
您知道3万条用户信息能卖多少钱吗?告诉您答案是500元.而这3万条信息有可能带来多少安全隐患?恐怕没人说得清。昨天,有媒体报道:支付宝的前技术员工,下载了超过20G的用户资料。随后,这些信息被多次出售给了电商公司、数据公司。
随后,支付宝公开回应说确有此事,但同时又说,这名员工所盗取的数据不包含核心身份信息,不涉及用户隐私及安全。但是事件还是再次引发公众对信息安全的关注。我们平时在网上注册登录的网站是否安全?已经泄露出去的信息会不会对用户造成危害?
虽然在公告中阿里巴巴表示,抓住这名信息“内鬼”,是自己企业内部数据安全体系发挥了作用。但支付宝的信息安全问题却真的已经是“老大难”了
设想一下,支付宝有可能知道你多少个人信息?姓名,住址,账号,联系电话,身份证号……想到这些信息可能被盗,你安全感是不是瞬间荡然无存?但根据支付宝回应,被泄漏数据为2010年之前不含密码、不含核心身份信息的部分非敏感交易内容,不涉及用户隐私和安全。
事实上,这并不是支付宝第一次被卷入信息安全泄露的风波。在2011年12月发生的大规模网站用户信息泄露事件中,支付宝就曾中招。而支付宝也绝不是头一个遭遇信息泄露风波的互联网大佬,而是难兄难弟众多。上个月,腾讯就被爆出超过90G的腾讯QQ群关系数据被泄露,根据QQ号,可以查询到备注姓名、年龄、社交关系网甚至从业经历等大量个人信息。今年年初,有人寿保险80万份保单客户信息被泄;到了年末,就有酒店开房信息外流事件。互联网时代,到底还能不能杜绝个人信息泄露?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