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越来越多市民在智能手机里安装第三方支付软件,从前只负责通讯的手机已经发展成为了身价不菲的“手机钱包”,很多年轻人的主要支付工具。诚然,这种不用现金、不用跑腿,只需拿出手机轻轻一点就能搞定购物的支付平台给快节奏生活的人们带来了不少便利,但随之而来的资金安全问题又成了新的隐忧。
现在打车付钱、网购、缴费、还信用卡等日常消费,都能通过网络、手机支付,可是,近两年来针对网银、手机支付的各类犯罪手段层出不穷,根本让人无法安心。网络支付时代,究竟有多少影响支付安全的“毒瘤”?我们又该如何给自己上一把安全锁呢?
第三方支付:技术总是会有被人破解的可能
尽管支付公司声称“敢用就敢赔”,但在这些公司的《服务协议》中,关于发生经济损失的问题却这样说明:“能否得到补偿及具体金额取决于本公司自身独立的判断。”这意味着,在用户资金被盗用之后其实是很难获得全额赔偿的,支付公司通过“自身独立判断”后只会给予用户一部分“补偿”。
一位第三方支付人士承认:技术总是会有被人破解的可能。与传统银行一样,用户很难证明密码是自己泄露还是被盗,同样,这些支付用户也没有证据证明其账户是被盗用的,手机短信是被窃取还是无意泄露?而支付公司又不会轻易透露这些信息,用户很可能还是会吃哑巴亏。
当用户碰到手机丢失或被盗的情况,第一时间应该打电话给手机运营商,告知手机丢失务必挂失SIM卡,以防被用于其他用途;其次如果有银行卡、支付宝等的绑定,也应该及时打电话给上述服务商,进行相关业务的冻结。支付宝就提供了电话冻结支付的热线服务:95188。
一般而言,如果按照支付厂商的安全提醒,其手机支付的过程是有安全保障的。譬如,支付宝就经常提醒用户,应尽快进行实名认证,一方面可以增加服务功能。另一方面,安全性也更高。尤其是重置密码时,实名认证后的用户会要求验证更多的细节,提高了安全性。
银联:前缀为“http”需提高警惕
在银联的一项调查中显示,交易信息泄露及网络钓鱼是持卡人网购时最为担心的两大安全问题。
中国银联青岛分公司提示,在网络购物时应严格保密个人信息,注意识别钓鱼网站。身份证号、银行卡号、密码、交易短信验证码,以及信用卡有效期、校验码(CVN2,背面签名条上数字的后三位)等个人信息务必妥善保管。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