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4G网络已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其实4G这个词在国内开始流传已经有非常长的一段时间了,但是基于目前的发展状态我们也只能说国内的4G网络只是处在刚刚兴起的阶段。
资料显示,目前只有马来西亚完全的覆盖了4G网络,美国、欧洲等发达国家也只是覆盖了局部地区,对于3G网络还未大面积覆盖的中国来说,4G网络的道路还非常漫长。
但其实,要普及4G确实存在难度,且不说它较高的资费,网络、信息与数据的安全问题也是其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当然这主要需要运营商在这方面下足功夫,解决问题。作为用户需要对这些安全风险有足够的认识,加强信息安全意识。
手机支付安全风险与日俱增
手机病毒安全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第三方手机支付市场的规模已经超过了1.2万亿,用户数达到了1.25亿,但是随着市场的快速发展,手机支付也正在面临日渐严峻的安全问题。安全中心分析发现,从2013年年初至2014年2月,针对移动支付工具的恶意攻击表现极为突出,增长了312%,受害者损失大大超过以往。
尤其是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使用手机支付,犯罪分子也研发出了更多针对手机支付的病毒和恶意软件。比如一种名为“验证码大盗”的手机病毒,攻击者不需要拥有用户的手机,仅需要通过网购钓鱼等手段获取用户的银行卡、身份证号等信息后,再利用“验证码大盗”截取用户的验证码短信,就可以重置网购支付密码,盗取用户账户资金。
为了保证用户良好的使用体验,现在的手机支付越来越便捷。但是在便捷性提升的同时,安全性却得不到足够的保证。同时,针对越来越多的移动支付行为,相关的恶意攻击的数量也呈现几何级增长,令人防不胜防。对此,安全专家给出了三点建议:第一是认识密码管理的重要性,确保邮箱、微博等关键网络服务不重复使用密码;二是安装安全软件防止木马病毒的入侵;三是尽量访问网购官方网站,防范钓鱼网站。
致命的位置泄漏
位置服务、定位功能,自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就成为广受用户欢迎的业务。导航、查找周边、商户推荐等建立在位置服务基础上的各种应用风生水起,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凡事总有两面性,位置服务为用户提供了便利,但是当位置信息被不法之徒掌握后,就有可能给用户带来危险。
根据美国某调研机构的调查,92%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在网络上分享了太多信息,很多人对于能够确定某人所在位置的地理定位服务感到担忧。便捷的移动互联网为人们带来了更多的分享和欢乐:人们在陌生的地方能够借助位置服务来寻求帮助,在旅途中可以与亲朋分享自己的行程,这些都很好。然而,在社交网络上,用户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是公开和透明的,如果这些用户的个人信息,尤其是自身所在位置这样的关键信息被不法之徒获取,就有可能给用户自身安全带来危害。所以,如何更好地使用位置服务,同时保障位置信息的安全值得业界思考。
“有毒”的二维码
自二维码成为O2O模式中“线上和线下的关键入口”之后,这个小小的黑白方块便迅速走红。首先,二维码容量大。以目前流行的QR(Quick Response)码为例,它能够容纳1850个大写字母或2710个数字,或500多个汉字,比普通条码容量高了几十倍。其次,二维码成本低。在读取用户一端,只要拥有智能手机并下载一个软件就能识别二维码。当前,二维码的应用方式主要有数据识别、解码上网、解码验证、形成购买等。
成本低、易读取,这些都是二维码的优势。然而过低的门槛,也让二维码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新版火车票上就印刷了二维码,一是为验证,二是为防伪。在新版火车票推出之初,用识别软件扫描车票上的二维码之后,会得到包含身份证号、票号、开车时间在内的一连串信息,对比后信息一致,则为真票,否则就是假票。这看似为乘客提供了简单的验真伪方式,实际上却存在巨大的安全隐患。任何人拿到火车票都能够顺利地得到乘客的姓名、身份证号等信息。针对这一情况,铁路部门做了改进,对二维码进行了加密,用软件扫描之后无法得到详细信息。同时,对一些软件也进行了升级,使其无法扫描信息。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