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大规模的网民快速促进了手机端各类应用的发展,几乎每台智能手机里都会下载几个应用软件,用户经常使用智能手机看新闻、访问社交网络、浏览视频网站、手机支付等,方便又快捷。但与此同时,也就会在手机中留下一些个人相关信息。如浏览记录、位置信息、银行或信用卡账户信息,网站登录名以及密码,身份证地址等。
因此,尽管手机应用给人们带来便利,但同时也存在令人担忧的安全隐患。
据《2013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2013年安卓手机用户感染手机病毒达到9747万人次,较2012年增长了88.3%,平均每天就有26.7万人次感染。不久前被爆出的年度最高危漏洞“心脏出血”或将致正在使用HTTPS安全传输协议的5成手机APP面临安全威胁。此外,中国IT研究中心4月份发布的《2014年Q1中国手机安全产品市场调研报告》也显示,93.7%的用户担心手机安全问题,很大一部分手机安全问题是APP漏洞导致。
由此可见,随着智能手机存量以及智能手机应用数量的大规模增长,手机的不安全因素也变得越来越多。不仅有“病毒入侵”、“乱吸费乱扣费”等常见的安全隐患,还有手机丢失或贩卖之后的隐私信息泄露隐患。
正如前文所言,只需花费几十元前就可以轻轻松松恢复已删除的重要信息,而目前的数据表示,大概每人每一年半就会更换一部手机。以这个更新换代的速度来说,手机隐私泄露成为了越来越常见的问题,更是亟待解决的难题。
保护个人手机信息安全需多管齐下
在这样的信息时代,信息安全已经成为全人类不容忽视的问题,而手机作为最大的安全隐患源,更是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
一方面,用户自己必须提高安全意识。调查显示,在智能手机使用过程中,用户最为关注的十大关键隐私数据分别为:照片、视频、短信、通讯录、微信账号、支付宝[微博]账号、通话记录、邮件、聊天记录、微博账号。但是,在用户打算更换手机时,大部分人并没有对这些隐私数据进行严格清楚,超过50%的用户在会选择“直接恢复出厂设置”。殊不知,这种“看似最安全”的方式也不能彻底清除手机数据。而根据权威网站给出的建议,用户必须要终止套餐绑定类服务并恢复出厂设置。对于经常网购、使用网银的公司或个人,手机号码若绑定过金融业务,注销号码时应及时申请解除绑定服务等。
另一方面,软件开发商、手机生产商、政府相关部门等都应该有所行动。软件开发商、手机生产商应该从源头上想办法,从最大程度上制止手机被“克隆”、“恢复”,或设计出安全程序,使用户在确定清除个人资料后保证彻底碎片化。另外,政府相关执法部门需要加大对“恢复手机”以图谋不轨的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同时也需要建立行业诚信。
只有多方配合协作,从源头及手段上齐抓共管,才能有效地保障用户个人手机的安全性,才能最大限度的消除信息泄露的安全隐患问题。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