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网络环境中,安全问题已经无处不在。13日晚间,安全平台乌云发布了一个重大的安全漏洞信息,约有800万小米社区用户数据泄露,或将影响小米移动云等敏感信息。
与此同时,另一大隐性的信息泄露危机也潜伏在手机用户身边。微信朋友圈里流行测前世或者来世的趣味测试轮盘,填写真实姓名、性别等信息就能看到结果等小游戏,也有可能导致个人信息泄露,并且一些微信公众号被盗后用于非法营销等。
“互联网信息泄露隐性风险重重,除了我们熟悉的购物网站账户被盗、CDSN 信息泄露外,在日常的手机软件下载、WIFI蹭网、手机支付等也存在一定的风险。”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法律与权益部助理分析师姚建芳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国电子商务投诉与维权公共服务平台近年来接到的类似用户投诉案例表明,互联网/电商行业“泄密”事件频频出现,重大典型事件包括:5173中国网络服务网数次被“盗钱”,当当网用户账户遭盗刷、1号店员工内外勾结泄露客户信息、支付宝漏洞致用户信息泄露等。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对1000位用户的在线调查显示,21.7%的用户曾因网购、论坛、微信等遭遇过信息泄露,并且11.2%的用户接到过疑似的诈骗电话;56.8%的用户表示对互联网信息安全担忧,并会对需要填写个人信息的互联网游戏、注册等保留一定的戒心,但仍有43.2%的用户认为互联网信息泄露与个人无关,不太关注。
另据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监测数据显示,5亿手机网民对软件商搜集个人信息的风险浑然不知,65.5%的网站存在安全漏洞,2013年中国网民在网上损失近1500亿元。
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调查表明 ,手机端出现安全问题通常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用户购买手机时,预装的各种App应用存在风险因素;再就是用户到论坛下载各种安装包,不经意间卷入风险漩涡。
根据《2013年中国网民信息安全状况研究报告》,74.1%的网民在过去半年内遇到过信息安全问题,总人数达4.38亿。根据《研究报告》,与网购和网游相比,浏览网页、即时聊天和下载软件成为2013年网络信息安全的“重灾区”。
《研究报告》分析,电脑上网人群中,浏览网页、即时通讯以及下载软件是最容易遇到安全问题的3项活动,发生比例在10%以上;搜索引擎排第二,发生比例6%左右,最后为网络游戏、网上购物和网上支付。
“所有的信息泄露无外乎三种原因。”姚建芳表示,即拥有个人信息资料的商业机构被外部窃取或内部泄露;技术漏洞所致,造成用户大量隐私内容曝光;用户个人由于信息保管不当,被不法分子获得等。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