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双十二”,这些因网络购物而诞生的新名词,显示了电商行业的火热景象。然而记者从本市检察机关获悉,电子商务的兴起也带来了高智能犯罪。市民在享受新型交易时有必要提高警惕,谨防掉入交易陷阱;电商企业也应注重内部管理,补上容易引发犯罪的漏洞。
电脑高手潜入网游服务器
窃取源程序开设私服牟利
嘉定区聚集着一大批电商龙头企业,包括京东、百度在线、国美商城、新蛋网、驴妈妈等。该区检察院梳理2011年至2013年间的电商领域犯罪案件,发现涉案金额普遍较高,超过100万元的为数不少。
一起侵犯网络游戏著作权的非法经营案中,3名犯罪嫌疑人都是电脑高手,他们商量好一起入侵某游戏公司的服务器,通过植入木马程序,非法下载这家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并营运的网络游戏源程序。得手后,就开设私服并运营牟利。他们分工合作,一个负责技术搭建和日常维护,其他两人负责客服及游戏推广。同时,用网上买来的银行卡收取游戏玩家的充值金额,先后获利37万余元,最终被检察机关以非法经营罪提起公诉。
“这属于高智能犯罪。”办案检察官分析,当前针对电子商务交易的犯罪手段不断翻新升级,犯罪手法由发布虚假信息、设置网站等常见手段,逐渐向篡改电子数据、虚假认证、植入木马、攻击网银系统等高智能手段发展,电子商务交易技防难度越来越大。
电商打单员修改订单信息
将公司品牌服装私下转售
电商领域犯罪中,当犯罪嫌疑人掌握了企业的客户数据、产品信息、销售渠道等有价值的信息后,会给企业和买卖双方带来更大损失。
小谢是一家电子商务公司的打单员,工作之余还私自开了一家淘宝网店。对他来说,获取大量货源并不难,他利用自己的管理账号,通过修改公司的订单信息,将公司的品牌服装发送给自己的淘宝小店客户,半年里获利13万元。最终,小谢以职务侵占罪被提起公诉。
另一起案件中,一家虚拟物品交易网站的工作人员陈某,在处理投诉过程中“受到启发”,伙同他人假扮客服人员诈骗客户。他利用职务权限查询到卖家的联系方式,再由同伙通过改号软件冒充官方客服与对方取得联系,称要在QQ上“指导”其与买家进行交易。经统计,陈某等人共诈骗成功39次获利4.5万元。
还有一些犯罪行为,利用的是网络平台的管理漏洞。某网络平台主要销售Q币、游戏点卡等虚拟物品。取得区域销售商资质的于某发现该平台存在漏洞,即可以同时获得区域经销商、经销商、网吧的三级用户权限。于某抓住这个漏洞,反复下单、撤单,以便快速增长账户积分余额。之后,他用这些余额购得虚拟物品,转手销售变现,非法获利近7万元。
检察官:企业监管有漏洞
从业者:望加大查处力度
检察官分析,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性与电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密切相关。部分电商企业内部管理机制不健全,操作过程、监管机制存在严重漏洞,给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对此,嘉定区检察院主动提供法律咨询、犯罪预防等服务和保障,还与电商企业法务部门建立信息互通机制,切实提高预防和打击新类型犯罪的能力。
一些电商从业人员希望,司法机关进一步帮助企业弥补制度上的缺陷。比如,有关方面能对员工有针对性地进行法律培训,同时积极参与调解劳动纠纷。再如,对于“克隆网站”、“钓鱼网站”等,希望行政执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协同配合,加大查处力度。此外,期待有关部门帮助企业强化知识产权保护,让企业及时了解侵犯知识产权类犯罪的新动向。
(责任编辑:冬天的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