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互联网+、大数据、云概念欣欣向荣的时代,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无限便捷的同时它的信息获取能力也让我们害怕,有时我们在搜索引擎中查找了某件商品,与之相关的广告就会立刻出现在网页的各个角落; 刚购买了房产、汽车,装修、保险的电话就会找上门来。其实在不知不觉中,我们的个人隐私也面临着泄露的风险。
随着移动互联网、网购、跨境电商等营销方式的兴起,近年来,信息泄漏引发的网络案件也日益突出,严重损害了个人利益,影响了社会稳定。前几天被晒的火热的“性格测试”,一时间传变了我们的朋友圈,在一张黑色的图片中,五颜六色的文字显示“我是××,工作狂、顾家、很会理财……”、“我是××,好奇宝宝、坚强、脑洞太大……”这些霸占朋友圈的性格测试,其操作非常简单只要使用微信号登录,再填写真实姓名、出生日期,就可以测试自己的性格,而生成的黑色照片上也很快显示出不少关键词,但你可知道你的隐私也就这样被“朋友圈”偷走了。
一则案例,家住深圳市福田的市民王先生日前接了一个房地产的电话,对方直接问他:“你好,我是XX房地产的。请问朱悟能先生,我们最近正在热销的几套二手房您有没有兴趣?”王先生非常奇怪,“朱悟能”是自己使用的网名,对方怎么会知道呢?几分钟后,王先生突然想起来,数日前他曾在微信上做过“测前世”的轮盘游戏。当时觉得好玩,就填写了“朱悟能”的名字以及自己的性别、年龄和手机号码。没想到,一下子就泄露了。此类测试有不少网民玩得不亦乐乎,却孰不知其危害性。
类似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着,凭借强大的“朋友圈”不少网站频频有新颖的测试推出,这些软件在使用前仅需要通过微信、微博等个人社交软件的账号登录,如此简单的一个操作你的隐私可能就被泄漏了。如果被泄露给不法分子,就可能被用来进行精准推销,甚至精准诈骗。因此不要轻易登录不熟悉的网页,更不要轻易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建议尽量不输入QQ号、手机号等信息。。
微信朋友圈出现刷屏的营销事件早已不止一起两起,但是当新的玩法出现,人们对之还是趋之若鹜。
也许正是朋友圈的巨大潜力让许多企业想方设法的进入,在如今微信公众号泛滥的当下,为达到圈粉的目的选择铤而走险。
而作为普通的大众,接受早已成为了我们惰性的一部分。看到朋友们分享的东西,群体娱乐感或荣誉感有时也会让我们忘记其背后潜在的危险去跟风。
正是因为如此,在外部监管措施不严的情况下,提高安全意识对于这些人士而言显得更加重要。
个人隐私安全除了与IT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人们对于隐私问题的认识不足同样需要重视并解决。在大数据时代,除了合理利用可信隐私卫士等隐私保护软件,还需不断提高全民防范意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才能保证我们的隐私权益不被侵害。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