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人们对信息安全越来越重视,各种消费级电子产品中指纹解锁、人脸解锁和虹膜解锁等技术也 日渐流行,几乎成了密码之外的另一项标配。对于他们之间在安全性和便利性上的优劣也一直存有争议,目前并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结论。近日,来自美国北卡罗来 纳大学的一个科研团队用几张照片为人脸识别投了一张反对票。
据 外媒报道,近日来自北卡罗来纳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凭借他们在社交媒体(Facebook)上收集到的若干照片,利用特殊的电脑合成和渲染技术,可以生成一 个平面化的3D模型显示在手机上。随后他们利用这个模型进行测试,发现有高达4/5的被测安全系统在55%到85%的被测时间内,都可以被轻松骗过。更重 要的是,他们在Facebook上能收集到的照片非常有限,质量也没有保证,有些还只是45度角的侧脸。
据 该团队介绍,就像真正的黑客和跟踪狂一样,他们一共收集了20名志愿者发布在社交媒体上的照片,然后根据这些照片制作每位志愿者的面部3D模型,并加入面 部表情和眨眼睛等小动作,使得该模型像是在盯着摄像头的样子。更关键的是,由于照片的数量和质量都不能得到保障,因此科学家们还不得不“人造”了一些照片 丢失的信息,例如照片中的阴影、面部表情的褶皱等。最极端的例子是,有几位志愿者只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两三张照片,并且像素还很低。
关于如何避免黑客利用类似手段获取用户数据,团队的一位研究者在Usenix安全大会上表示:目前一些厂商已经可以利用额外的硬件设备来避免类似的情况发生,例如Tobii公司针对微软Windows Hello人脸识别系统推出的眼球追踪摄像头。但是目前来说这种增加额外硬件的方式可能会提高安全系统的成本,消费者是否能接受,厂商还要进一步考量。
除此之外,真正的人脸会发出红外辐射,而照片或者3D模型无论再逼真也不会,利用这一思路也可以在安全曾面做一些规避措施,避免黑客利用类似手段进行恶意攻击。
关于算法的具体实现请点击链接,可以看到论文原文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