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电信诈骗案”、“手机实名制”频繁成为热点新闻。这两者之间究竟存在着什么关系呢?进行手机实名制的目标之一就是遏制电信诈骗犯罪的发生。只是到现在为止推行了几年的实名制还没有得到彻底的执行,电信诈骗仍然是屡禁不止。但最新消息报道,今年“手机实名制”将在年底将画上句号。北京明确10月15日之前所有“非实名制”电话将被“单停”(可接听不可打出),11月底“非实名制”电话将被“双停”,2017年1月底“非实名制”电话将被“销户”。全国其他省市根据各自情况也在陆续推进此项工作,但北京的流程手续最为完备。
六部门联合发布通告
9月23日由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六部门联合发布的《防范和打击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通告》强调,到2016年10月底前全部电话实名率要达到96%,年底前达到100%,在规定时间内未完成真实身份信息登记的,一律予以停机。目前,我国三大运营商正持续通过宣传、催告等方式提醒未登记真实身份信息或登记信息不完整的用户进行补登记,并提供线上、线下多种途径办理补登记手续。
电信类诈骗之所以打不胜打,难以遏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从经营角度看,电信诈骗的成本低,回报率高。
二、从法律角度看,电信诈骗的量刑轻,惩罚小。
三、从案件侦办的角度看,电信诈骗较隐蔽,难以查破。
四、从被害人心理角度看,存在一些人性弱点被犯罪分子利用。
“手机实名制”的实施能否有效遏制通讯诈骗呢?
手机实名制,手机用户必须凭本人身份证明入网,并详细填写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通过手机号码直接确定手机持有人,犯罪分子就不敢轻易使用手机进行诈骗,从而可以从根本上减少此类案件的发生。即使案发后,公安机关也可以很快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做到有据可查。充分发挥新技术拦截、过滤作用,对犯罪分子使用的电话要一律停机,堵塞犯罪渠道,对非法提供任意改号、显号等功能的运营商或个人要严肃追究其责任。
手机实名制提高了电信诈骗的门槛,并不能从根本上消除电信诈骗。比如:通过境外拨过来的电话、通过境外号码发送过来的短信,这都是没有办法通过实名制来解决的;不通过电话也能实施犯罪用QQ或者微信联系,用网上支付工具转账就实现了。因此要解决电信诈骗,还需要综合治理再配合手机实名制,才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今后如何能将手机实名制真正发挥作用,就在于公安、工商等部门加强对网络监管,加大惩罚力度,更需要及时出台相关法律,以形成更强大的震慑力和执行力,才能最终还消费者一个清静、安全、便捷的通讯空间。
(责任编辑:宋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