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认可度
1. 银行用户
目前,已经与CFCA签署《预植数字证书合作协议》的银行有至少25家,包括工商银行、农业银行、建设银行和华夏银行等在国内有影响力的银行。虽然已经有很多银行用户使用了预植证书,但是还是有一部分银行拒绝使用预植证书的。
2. 证书最终用户
预植证书技术实现了数字证书的即领即用。这比在网上下载证书的方式更平安,更靠得住。因为用户会觉得即使自己依照着证书说明书上的步骤进行了下载证书的操作,还是没有直接拿到银行营业员从窗口递过来的已经装好证书那样安全。
但是,受到证书应用系统的限制,很多用户无法自行选择是否使用预植证书。假设一个银行的所有数字证书都是预植证书,那么对于一个要使用该银行网银的用户,他就无法选择是否使用预植证书。反之亦然,如果一个银行的所有数字证书都是非预植证书,那么对于一个要使用该银行网银的用户,他也仅能选择使用非预植证书。
还有一些用户由于自身知识的限制,根本就搞不懂预植证书与非预植证书的区别,就更不用提选择使用哪种了。
责任划分
在CA机构、发证机构和用户之间的相关协议详尽地规定了各方的赔付责任,也即在何种情况下出了问题谁来承担责任。众所周知,协议都是由CA机构和发证机构协商制定好的。而无论协议如何规定,对于用户来讲,只有选择签或者不签的权利,也即选择用或者不用。所以,对于普通用户来讲,在责任划分这部分还是介绍一下赔偿上限比较实际。CFCA对预植的企业数字证书订户的赔偿上限为人民币伍拾万元整,即¥500,000.00元。CFCA对预植的个人数字证书订户的赔偿上限为人民币贰万元整,即¥20,000.00元。
然而,对于整个电子认证行业来讲,协议的制定和实施才是工作的重点。电子认证服务机构不应仅考虑在制定服务协议的时候规避自身风险,还应将遇到的意外情况公布,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这样,才能使电子认证行业得到长足和健康的发展。
结论与展望
目前,在所有的身份认证方式中,数字证书是最安全的方式。而预植证书作为数字证书的一种,在保持高安全性的同时,兼顾了申请过程的间接性。
预植证书业务虽然已经有了一定的应用市场,但是要想发挥出其所有潜能还需整个行业共同的努力。而努力的方向就是能够让用户更加方便、安全地使用数字证书,具体的做法可以是(但不限于):
1. 为用户处理更多的问题。预植证书是一种较新的数值证书模式。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一定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出现。电子认证服务机构和发证机构应该积累经验,除了制作出更加合理的服务协议外,还应针对出现过的问题,对广大证书用户提出解决建议。
2. 优化证书申请流程,方便用户申请。
3. 优化应用端软件,使用户使用方便,增加用户的忠实度。
4. 扩大预植证书的应用范围,将预植证书推广至网银以外的领域。预植证书不应成为网银的独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