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科 研>学术交流>

论智能网络存储现状与发展趋势解读

    计算机网络无疑是当今世界最为激动人心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出现和快速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国际互联网,简称因特网)的日益推进和迅猛发展。为全人类建构起一个快捷、便利的虚拟世界。

    一、概述

    目前,数字视音频网络的数据网络的大量应用成为电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这就要求提供更大、更快、更有力的网络数据存储和共享途径。网络存储技术无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选择。

    二、网络存储技术的分类

    目前的网络存储技术大致分为三类:

    2.1 直接依附存储系统(Direect Attached Storage,DAS)

    DAS又称为以服务器为中心的存储体系。其特征为存储设备为通用服务器的一部分,该服务器同时提供应用程序的运行,即数据访问操作系统、文件系统和服务有程序紧密相关。当用户数据增加或服务器正在提供服务时,其响应速度会变慢。在网络带宽足够的情况下,服务器本身成数据输入输出的瓶颈。现在已渐渐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不再为大家所采用。

    2.2 网络依附存储系统(Network Attached Storage,NAS)

    NAS的结构是以网络为中心,面向文件服务的。在这种存储系统中,应用和数据存储部分不在同一服务器上,即有专用的应用服务器和专用的数据服务器。其中专用数据服务器不再承担应用服务,称之为“瘦服务器”(Thin Senver)。数据服务器通过局域网的接口与应用服务器连接,应用服务器将数据服务器视做网络文件系统,通过标准LAN进行访问。由于采用局域网上通用数据传输协议,如NFS、CIFS等。所以NAS能够在异构的服务器之间共享数据,如Windows NT和UNIX混合系统。NAS系统的关键是文件服务器,一个经过优化的专用文件服务和存储服务的服务器是文件系统所在地和NAS设备的控制中心,该服务器一般可以支持多个I/O节点和网络接口,每个I/O节点都有自己的存储设备。

    2.3 存储区域网络(Storage Area Network,SAN)

    SAN是一种以光纤通道(Faiber Channd,FC)实现服务器和存储设备之间通讯网络结构。SAN的核心是FC。其中的服务器的存储系统各自独立,地位平等,通过高带宽(传输速率为800Mb/S,全双工时可达1.6Gb/S)FC集线器或FC交换机相连。可避免大流量数据传输时发生阻塞和冲突。各应用工作站通过局域网访问服务器,在各存储设备之间交换数据时可以不通过服务器,这样就大大减轻了服务承受的压力。

    三、NAS和SAN的比较

    NAS、SAN与传统网络存储技术相比而言。无论是从网络传输带宽、数据共享性还是从存储容量的可扩充性、数据的一体化和安全性等各方面来说,其优越性是不言而喻的。所以,现在众多的用户在对其存储方案进行选择时,实际上也就成为对NAS和SAN的选择了。

    NAS和SAN有许多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提供集中化的数据存储和整合优化,都能有效的存取文件。都允许在众多的主机间共享并支持多种操作系统。都允许从应用服务器上分离存储。而且,它们都提供数据的高可用性。都能通过冗余部件和RAID保证数据的完整性。

    NAS和SAN也有着一些不同点。首先,实施和维护的难易程度不同。上面曾提到,NAS的存储设备与众多访问客户的连接是通过标准的LAN进行的,也就是说。直接将NAS存储设备接入LAN中就可以使用了,管理者所要做的只是来定义网络寸取权限或为每个用户定义磁盘限额。而且由于NAS采用了热插拔和即插即用技术。所以在新设备接入时无需关闭数据服务器或进行重新配置,新增的存储空间可以立即为众多的应用服务和客户机所共享。而SAN的存储设备与客户之间的联系是通过专用FC集线器和交换机来进行的,如果客户端增加。就要对交换机进行级连,这就大大增大了安装与设备难度。

    其次,二者的设备管理难易程序不同。由于NAS中每一个I/O节点都有自己的存储设备。而这些设备又没有一个统一的管理的界面。所以管理人员就必须逐一管理每个NAS设备,从使管理成本随网络上的NAS设备的增多而线性增加。而SAN对整个网络中的存储设备的管理。是采用SAN专用管理软件来进行集中式管理的。用户可以通过简单的图形界面来管理不同平台和介质上的数据。也就是说,在SAN中,其整个存储网络成为一个集中化的存储池,这样,管理人员管理起来也就非常简单了。再者,NAS和SAN的管理对象也不相同。SAN管理的是磁盘空间,而NAS管理的是文件,也就是说,SAN是个磁盘工厂,而NAS只是一个文件服务器。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那就是二者在性能上有所不同。NAS是基于传统以太网络的存取设备,虽然减轻了服务器所承担的压力。但势必严重增加网络的负荷。而且无论存储磁盘的速度有多快,存储速度只可能与网络带宽所允许的速度一样快。即NAS达到高性能的前提条件是网络带宽足够,否则其性能将急剧下降。而如果为了解决带宽问题而增设宽带网段,就势必丧失NAS价格较低、安装设备容易的优势。与NAS不同,SAN构建于基于光纤的专用数据网络,可以提供极高的带宽(新的FC标准可使带宽达到4GB),不必担心由于带宽不足而引起的性能下降。

    可以说,NAS和SAN各有其长短之处,在实际应用中也各有不同之处。对于经济实力不足。有传统以太网络,且急需扩充存储空间的用户,NAS无疑是一种便宜、快速的方案。而对于拥有强大经济后盾,对网络性能要求较高及未来发展势头强劲的用户,则应该选择SAN。

    四、SAN的现状和发展

    4.1 现状

    由于自身所具有的高速、集中化存储管理及几近无限的扩充能力这些特点。特别适合对海量数据的视音频数据进行存储、传输和实时处理,所以采用FC技术的SAN目前在很多电视台得到了推广。甚至已成为电视台运做的核心。在视频处理领域里,SAN就像数字视频网络中的大本营,不但承担着视频数据的存贮、迁移、交换、共享,而且掌管着网络设备的登记、删除、查询、维护。可以这么理解,SAN是电视台视频网络的主干。在SAN网上可以挂接诸如新闻生产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广告非线性插播系统、数字化节目库系统等。SAN在日益广泛的应用中也暴露了一些缺点和不足。SAN网络仍然采用传统网络结构进行存储操作。网络结构主要由交换机与集线器构成,将这些传统规范的硬件应用于新的存储结构中,并应用传统的网络管理技术进行存储管理,最终导致了系统的匹配问题。SAN系统出现之初,的确为我们解决了企业数据存储与共享的问题。当存储数据达到TB级,高带宽网络站点(视频工作站)很多时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导致系统性能严重下降。而第二代SAN—SDD(SAN Data Director的出现,弥补了这些不足。

    4.2 发展

    新一代SAN,其结构的核心是SDD,它不是一个更大的交换机,但它完成的功能更多。它将交换、缓存、RAID、I/O以及数据和文件的管理集于一身,并可以完成数据和网络的管理。为数据交换提供高带宽、高容错的集中存储访同。SDD内部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组件,称之为HSTD(HSTD1,HSTD2),每个HSTD有四个100MB/S带宽流量的数据交换端口,称之为HOST。这样,每个HSTD就有400MB/S的带宽,一个SDD拥有两个HSTD的800MB/S带宽。HOST端口可直接与服务器、工作站相连。也可与交换机相连。每个HSTD还有上60芯的数据总线用于和存储硬盘阵列相连完成数据交换。

    SDD利用HSTD组件省去了复杂的交换机间连接。并将RAID控制器集成。前面的端口连接服务器。也可以连接交换机。后面的端口连接硬盘柜。这样一来,网络结构变得非常清晰、简洁。可扩展性强,并且SDD对传输通道、硬盘通道、硬盘多重冗余,不仅提高了带宽,又增加了安全保障,系统几乎永不死机。

    五、总结

    传统SAN适用于小规模的存储网络和如小型节目制作网、平面工作室、小型网站等,无法满足大型存储网络的传输带宽和存储的需要。SDD是专门SAN设计。它克服了原有SAN结构的缺点,为SAN提供一个广泛的、高性能的解决方案。其主要特征为:

    数据处理与网络的智能化;

    大量的I/O处理能力;

    低延时传输;

    高度的可靠性与使用性;

    可继续使用原有的网络设备。

    利用SDD可大量、高速传输数据。

    而且其还可以支持多操作平台之间的数据高速智能化传输。它可广泛应用于大规模视频处理、INTERNET信息发布、数字资料库等海量数据存储领域。

(责任编辑:)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现代应用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DevOps运动的蓬勃兴起以及该运动所产生的各种自动...[详细]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IT行业中的企业特点是都属于知识密集型企业。这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员工的知识和技能...[详细]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能耗问题一直是各大数据中心的心头之痛。有数据表明,2015年我国数据中心能耗预计将高...[详细]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在遭遇网络灾难后重建IT安全似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但根据安全专家Christina Kubeck...[详细]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DNS(Domain Name System)劫持又称域名劫持,是指对正常的域名解析请求加以拦截,转而...[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