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谱”(Facebook)和推特(Twitter)到底有多火?据说,在全球互联网流量分享内容中,前者占了56%,后者占8%。将近6亿的用户意味着这两个社交网络已经改变了全球年青一代的交往习惯。然而,近日法国国家行政法院却以“保护市场竞争”名义,明令禁止电视和广播节目再提及这两家公司。而这已经不是它们第一次遭到抵制了。
被抵制的网络新贵
象彗星一样崛起的“脸谱”和“推特”,不仅创造了信息产业商业经营的奇迹,更成了未来全球社会的建构工具之一。使用“脸谱”和“推特”,意味着接受一种新的社交形式和社会身份。
然而,年轻的网络创新产品却遭遇了“老旧”的跨国公司与官方力量的抵制与排斥。先是美国军方,后是法国政府,纷纷以影响效率、有碍公平等原则对“脸谱”与“推特”的使用施加限制。戴勒姆、德意志银行等诸多大财团也明确禁止员工使用“脸谱”和“推特”。
互联网新贵怎么了?他们给员工不务正业开了后门,造成了网络病毒的肆虐,还是其分享原则鼓励了间谍行为或泄密倾向?加给“脸谱”和“推特”的“罪名”显得有些老套。针对两个新兴公司的限制和防范却不是个别行为,而是权贵集团集体性的反应。两大新贵不但近年来在传统融资渠道中所获取的资本和政策支持很少,他们年轻的老板和CEO们也极少出席于纽约、伦敦和巴黎的商业社交场上。“脸谱”和“推特”在形象上似乎总和华尔街的氛围搭不上调。
全球化时代的潜规则
搭不上调就是一种罪过。在全球化时代里,经济全球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则和体制。一个跨国公司的CEO和一个政要之间,究竟该怎么协调彼此的利益,各取所需,是有规矩可循的。
一个跨国公司每天要面临不同法律体系和政治形势的综合挑战。聪明的老板们把自己变成全球权势集团的一员,从而最大限度地规避了政治风险。他们既成为国际政治的粘合剂,也充当了政客们的代言人。这就是规则。在这样的规则里,一个隐秘的圈子把这个地球上最有权力的商人和政客们联系到一起,于是资本们相互借重,一团和气。
“脸谱”和“推特”不一定就是这种体制的革命者,但他们一定还没有被这种体制收编。“脸谱”和“推特”的创始人都太年轻,甚至有些交际障碍,所以他们的企业没有被已经张开的大伞所庇护。“脸谱”和“推特”也许会有“被体制”的一天。或许当他们有能力那么做时,两个新贵的好日子就来了。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