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科 研>学术交流>

汶川地震的反思——信息系统灾难风险应对(3)

“六级”即数据介质转移、备用场地支持、电子传送和部分设备支持、电子传送和完整设备支持、实时数据传送及完整设备支持、数据零丢失和远程。与国际业界通行的“share78”等级相比,我国省略了“0级”,即本地冗余备份,其它级别设置基本和国际容灾标准框架是基本兼容。 
    信息工程的灾难恢复系统的建设的“七要素”包括:数据备份、主处理系统、网络通讯、灾难恢复预案、运维管理、技术支持、基础设施。

  
    (二)灾难恢复系统的特点 
    灾难恢复系统是应急响应的最后一道防线,其特点是小概率高风险。也许灾难在三、五年里不会发生,但一旦发生,出现的就

(责任编辑:adminadmin2008)

分享到:

更多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评价:
表情:
  • 微笑/wx
  • 撇嘴/pz
  • 抓狂/zk
  • 流汗/lh
  • 大兵/db
  • 奋斗/fd
  • 疑问/yw
  • 晕/y
  • 偷笑/wx
  • 可爱/ka
  • 傲慢/am
  • 惊恐/jk
用户名: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资料下载专区
图文资讯

容器是如何让“一切都是代码”成为现实的

如何快速掌握一门新技术/语言/框架

建高效数据中心有径可循

2015黑帽大会:网络灾难后 重建IT安全

面对DNS劫持 企业移动应用该如何防护?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