暨南大学是中国第一所由国家创办的华侨学府,是目前全国境外生最多的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综合性大学,直属国务院侨务办公室领导。“暨南”二字出自《尚书·禹贡》篇:“东渐于海,西被于流沙,朔南暨,声教讫于四海。”意即面向南洋,将中华文化远播到五洲四海。学校的前身是1906年清政府创立于南京的暨南学堂。后迁至上海,1927年更名为国立暨南大学。抗日战争期间,迁址福建建阳。1946年迁回上海。1949年8月合并于复旦、交通等大学。1958年在广州重建。
素有“华侨最高学府”之称的暨南大学,恪守“ 忠信笃敬 ”之校训,注重以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文化培养造就人才。学校积极贯彻“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建校至今,共培养了来自世界五大洲139个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各类人才20余万人,堪称桃李满天下。
1996年6月,暨南大学成为全国面向21世纪重点建设的大学。2007年,在教育部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学校被评为优秀。2008年,国家正式启动“211工程”三期建设,我校的金融学与资本市场、产业经济与区域发展、比较文艺学与海外华文文学、华侨华人与中外关系、水域生态学与藻类生物资源、生物技术与生物工程药物、重大工程结构的非线性力学问题、中药现代化与中西医结合8个项目被确定为国家立项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学校设有25个学院,58个系,177个研究机构和84个实验室,86个本科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15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具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38个,仅有二级学科授权的硕士学位授予点5个;是招收和培养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工商管理硕士(MBA)、会计学硕士(MPAcc)、法律硕士(JM)、汉语国际教育硕士(MTCSOL)、临床医学硕士、工程硕士、公共管理硕士(MPA)单位;同时也是全国试办高水平运动队的学校。学校拥有15个博士后流动站(应用经济学、临床医学 、中国语言文学、生物学、工商管理、新闻传播学、中国史、生物医学工程、中西医结合、政治学、世界史、力学、中药学、生态学、统计学),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广州 <暨南> 生物医药研究开发基地),4个国家级重点学科(产业经济学、水生生物学、金融学和文艺学)、8个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20个广东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4个广东省二级学科重点学科,设有国家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华侨华人)、教育部中国语言文学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对外汉语教学基地、国务院侨办华文教育基地和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有国家工程中心1个,省、部级设置的研究中心12个、重点实验室13个。 学校在广州、深圳、珠海三地设有四个校区,并正在广州筹建新的校区,校园占地总面积146.13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10.82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28.34万平方米。学校图书馆藏书338万册。学校设有17所附属医院,分别是:附属第一医院、附属深圳医院、附属珠海医院、附属广州市红十字会医院、附属清远医院、附属江门中医院、附属深圳眼科中心、附属深圳华侨城医院、附属黄埔中医院、附属惠州口腔医院、附属深圳华侨医院、附属顺德妇儿医院、附属东莞医院、附属暨华医院、附属复大肿瘤医院、附属三九脑科医院、附属郑州医院。17家医院共有职工15811人,病床12519张。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已同世界五大洲252多所高等院校和文化机构签订了双边协议或建立了学术交流关系,它们遍及世界五大洲39个国家和香港、澳门地区。学校在香港和澳门分设办事处,并在香港设立教育基金会。
历史上暨南大学的教师队伍中曾有过马寅初,郑振铎、梁实秋、王亚南、周谷城、钱钟书、周建人、夏衍、许德珩、胡愈之、严济慈、楚图南、黄宾虹、潘天寿等一大批著名学者。现今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专任教师1869人,其中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6人,博士生导师475人,教授504人,副教授692人。
截至2013年12月,有各类学生46949人,在校研究生10412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219人、硕士研究生8029人,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1164人),在校全日制本科生20926人。在校的华侨、港澳台和外国学生11828人。学校学风浓郁,人文荟萃。其中前国务院副总理吴学谦、李岚清,知名人士江上青,著名侨领、新加坡大学首任校长李光前,前泰国议会主席、副总理许敦茂,新加坡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陈共存,以及近年来内地和港澳地区的王学萍、徐乐义、钟阳胜、佀志广、马有恒等许多政府、工商及文教界著名人士均是暨南大学不同时期的杰出校友。可谓人才辈出,享誉中外。
21世纪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世纪,肩负着为海外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地区培养人才光荣使命的暨南大学更加任重道远。在新的世纪,全体师生员工和广大海内外校友将继续坚持“面向海外、面向港澳台”的办学方针,弘扬“忠信笃敬、知行合一、自强不息、和而不同”的暨南精神,坚持“质量是生命、创新是灵魂”的办学理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为实施“侨校+名校”的发展战略,为建设特色鲜明、海内外知名的研究型大学而奋斗。
暨南大学信息安全专业隶属于计算机科学系。
暨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成立于1984年,其前身源于数学系的计算机教研室。本系1990年正式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华南地区较早成立的计算机软件硕士点之一,目前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工学硕士点( 设有"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计算机应用技术"三个专业), 同时拥有"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二个专业工程硕士点;设有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二个本科专业,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广东省名牌专业 。本系在为海外、港澳台地区和广东省培养信息产业及高新技术高级专门人才,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将进一步做出重大贡献。
研究方向:
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本方向的主要特色是采用软件工程和知识工程相结合的方法探讨软件开发与测试之方法论和技术。20世纪90年代兴起的面向对象软件开发方法(包括基于组件、框架与分布式对象)是软件设计方法学的一次根本性变革。它有许多优点,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 它也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那就是它的测试更为复杂和困难。此问题不解决, 将严重影响它的进一步发展、深入和普及。本研究目前的主攻方向旨在构造面向对象软件测试方法的一个理论模型和一整套辅助工具,并探讨相关的软件质量、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问题。近几年来,软件产业在广东迅速发展。B.Korel,D.Alberts, G.Myers, 和 Boehm等学者均指出过:在软件生命周期的六个阶段中,软件测试阶段的工作量最大,约占30-50%。可预见,未来广东及华南对软件开发与测试方法论和技术、软件质量及系统可靠性和安全性的博士将有迫切的需求。而在广东高校中,我们率先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其它高校仍未系统深入地进行这方面的研究。这样,本学科方向对广东及华南软件产业的发展和为国家及海外、港澳台地区培养这方面的高层次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就不言而喻了。
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本方向包括两个方面:大规模数据集成技术及持续信息支持技术研究;新型数据库和数据挖掘技术研究。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有着最密切的自然联系。事实上,数据库理论与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开发是信息系统系统发展最重要的的推动因素。目前,数据库和信息系统都是处于最活跃发展时期的研究领域,大量富于挑战性的主题有待探索和深入研究。本方向两个有特色的主要研究方面是紧密结合的,它们共同围绕未来社会信息化所需大范围高效信息共享、不同组织信息系统的互操作性、以及更高水平的信息系统决策支持分别贡献一个重要方面,其中:方面1是在信息设施层面提供合理体系结构的构架方法以及高效、快速的信息传播反应机制;方面2是在信息分析与处理层面上提供更高水平的决策支持工具。本研究方向对于为推动社会信息化进程而发展相关科学方法论与技术原理具有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数据库系统应用已遍及人类社会生产与生活的所有方面,以数据库系统方法与技术作为主要支撑的各类信息系统建设正以空前未有的速度发展。然而,我国和本省在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方面的高层次人才目前仍然十分短缺。加强数据库与信息系统方面高层次人才培养,促进这一领域科技创新,将对于进一步推动我国和本省社会信息化进程和国民经济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网络计算与信息集成:本研究方向以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以及其它相关的科学理论为基础,研究网络环境下的大信息系统的综合集成方法。本研究方向可以推动计算机网络及信息系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实际应用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作用。此外,近年来,随着全球信息化建设的推进和我国大型计算机应用系统建设和不断展开,信息系统的建设正面临着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对传统封闭的、单系统的信息系统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研究基于Internet/Intranet的新一代信息系统技术、体系结构及信息系统综合集成体系显得非常迫切。本方向的研究和研究生的培养将直接为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直接面向国民经济的主战场,因而本研究方向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
信息安全专业注重学生在信息安全方面基础理论和应用技术的学习;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信息安全实际问题的能力,系统掌握信息安全的基础理论与方法,具备信息安全系统分析与设计、软硬件开发等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能够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信息安全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毕业后从事计算机、通信、电子商务等领域信息安全工作。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线性代数,信息安全数学基础,数字电路与逻辑设计,计算机组成原理,数据结构,算法分析,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编译原理,现代通信原理,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与网络,电子商务与电子政务安全,密码学原理与技术,网络安全,信息隐藏,信息犯罪与取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