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是公安部直属的本科高等院校。始建于1948年5月,前身是东北公安干部学校,后改为中央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第一人民警察干部学校、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1981年11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扩建为中国刑事警察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公安本科院校,并于1982年秋季招收本科生。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的名称仍然保留,继续承担培训任务。60多年来,学院为全国政法机关培养输送了10余万名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和专门技术人才,被誉为“中国刑警的最高学府”、“东方福尔摩斯的摇篮”。如今,警院学子遍布全国各地,他们之中有的成为公安机关各级领导,有的成为侦查和刑事科学技术专家、骨干,为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创建和谐社会做出了卓越贡献。
学院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始终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毛泽东主席曾接见过我院领导;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彭真为我院题写校名;2006年10月29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时任公安部长周永康同志视察学院并发表了重要讲话;2007年11月12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视察学院;2008年9月27日,国务委员、公安部长孟建柱亲临学院参加建校60周年庆祝活动并作重要讲话。
在60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艰苦创业,与时俱进,创建了符合我国国情、适应公安工作、具有鲜明公安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和教学、科研、办案相结合的办学模式。秉承了“忠诚、求是、团结、奋进”的优良校风,形成了“为打击犯罪熔铸利剑、系国家安危塑造警魂”的办学特色。目前,学院正在为建设教学研究型大学和国际一流的刑事警察院校而不懈努力。
学院设有刑事犯罪侦查系、公安情报学系、禁毒学系、经济犯罪侦查系、计算机犯罪侦查系、痕迹检验技术系、文件检验技术系、声像资料检验技术系、法化学系、法医学系、治安学系、公安基础教研部、法律教研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基础教研部、警察技能战术训练部、警犬技术系。有侦查学、经济犯罪侦查、治安学、禁毒学、公安情报学、信息安全、刑事科学技术、公安视听技术、法医学、警犬技术等10个本科专业和相应的定向二学位专业。另有刑事侦查、预审、技术侦察、涉外警务、计算机犯罪侦查、痕迹检验、文件检验、交通事故处理、公安图像技术、法化学等10个专业方向。
1998年学院被国务院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并从1999年开始招收硕士学位研究生。设有诉讼法学、刑法学、分析化学、计算机应用技术、法医学、军事教育训练学、法律硕士、警务硕士等8个硕士学位专业。
普通第二学士学位教育设有侦查学、刑事科学技术和法医学等3个专业,学制2年。
2008年至今,学院参照本科专业设置招收培养“公安民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第二学士学位”(简称“体改二学位”)学生,学制2年,目前有在校生1503人。
学院开展在职民警培训已有60多年的历史,现在仍保留公安部人民警察干部学校的校名,并开展在职警察培训,其中,由国家下达计划的有函授本专科、在职民警大专班和专升本学历教育;由公安部下达计划的有刑警总队长(政委)班,市(县)公安局长(政委)班,刑事技术骨干人才培训班。此外,学院还举办各类专业证书班、以及各省市公安机关委托举办的各种岗位培训班。学院在全国设立23个函授站,开展侦查学和警犬技术的本科函授教育。从2007年起,受商务部和公安部的委托,学院开始承办发展中国家警察培训工作,先后有38个国家的144名警察官员来我院接受刑侦技术的培训。
2011年学院有各类在校生6000余人,其中研究生326人,普招本科生3825人,二学位学生221人,体改生1503人,在职警察培训4000人次,另有函授生4049人,教职工671人,其中正高84人(教授81人、编审2人、研究员1人)、副教授99人,讲师115人。教师队伍中有公安部特聘刑侦专家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14人,享受公安部级津贴的专家14人。有3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系统二级英模”荣誉称号,2名教师获得“全国公安科技英才”荣誉称号。另外还拥有一批来自公安司法机关的外聘教官,形成了专职教师与外聘教官相结合的教师队伍。
学院坚持教学、科研、办案三结合的办学模式,取得丰硕的“质量工程”建设成果。截止2011年底,学院共有国家级精品课5门,省(部)级精品课25门,省级示范专业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国家级优秀教材1种,辽宁省专业带头人4名,国家级规划教材18种,省(部)级精品(优秀)教材24种等成果。
学院占地面积约27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是辽宁省花园式单位。学院建有模拟犯罪现场教学中心、查缉战术训练场、刑事科学技术实验室和法医学、法化学实验室,配备了各种功能齐全的理化检测仪器与设备。此外,还建有计算机广场、语音室、图书馆、泅渡馆、田径体育场、室内射击场及篮、排、羽毛球综合训练馆等,并在全国建立了30个稳定的教学实习基地。学院组建了数十个学生社团和兴趣俱乐部,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和课外活动,其中大学生警乐团、舞蹈团、合唱团、话剧团、书画社等多次在辽宁省乃至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获奖。
学院出版发行《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和《中国刑事警察》两种学术刊物。其中,《中国刑事警察学院学报》是全国公安系统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中国刑事警察》杂志已成为宣传公安工作方针政策、开展专项斗争、打击犯罪的社科类核心刊物,是广大民警喜闻乐见的期刊。
为适应公安工作以及教学、科研发展的需要,学院积极引进国外智力,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与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荷兰、丹麦、日本、韩国等10多个国家的高等学校和警察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每年都举办大型的国际学术会议。学院从2004年起与英国奥斯特大学联合开展2+1+1留学项目,培养双学士学位的复合型人才。2008年又与澳大利亚查尔斯特大学合作开展了双学士的留学项目。学院在国际警察教育和训练领域的影响不断扩大。
中国刑事警察学院信息安全专业设立在计算机犯罪侦查系。
计算机犯罪侦查系成立于2004年11月,其前身为1982年成立的基础部计算机教研室。现下设计算机犯罪侦查教研室、电子物证教研室、网络监察教研室、电子物证鉴定中心、计算机犯罪侦查训练中心、网络攻防实验室、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微机实验室和办公室。
计算机犯罪侦查系现有教职工26人。其中,辽宁省名师1人、教育部信息安全教指委委员1人、学院首席教授1人、学院青年骨干教师1人。 专业教师22人,实验技术人员3人,行政人员1人。专任教师中教授3人,副教授6人,讲师10人,助教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人、硕士学位的教师15人。主要负责全院的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的专业课和计算机基础课。
计算机犯罪侦查系于2002年9月开始招收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本科生,2004年开始招收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物证检验技术方向研究生和信息安全专业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二学位)本科生。计算机犯罪侦查系以培养高素质的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计算机司法检验人才为目标,在教学内容上,注重公安业务同计算机技术的紧密结合,使学生既熟悉公安业务,又具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犯罪侦查、计算机司法检验、信息网络安全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和综合运用能力,能在公安、司法部门从事计算机犯罪的研究、侦查、司法检验、网络安全监察等工作。
目前,计算机犯罪侦查系所管理的信息安全专业是中国刑警学院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之一。学生开设的主要课程有:信息安全导论、C语言程序设计、可视化程序设计、ASP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操作系统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法规、常用操作系统分析、计算机案件侦查、网络安全技术与防范、计算机恶意代码原理与识别、计算机司法检验、刑事案件侦查、侦查措施、预审学、现场勘查、刑法、刑诉法(含证据学)等。
计算机犯罪侦查系承担全院研究生、本科生、大专及成人等各层次的公共基础课,如:公安信息系统、Visual Basic语言、计算机应用基础、Visual FoxPro 程序设计、计算机案件侦查、公安实用计算机技术等课程。
全系教师积极开展科研工作,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8项、编写教材十余部,其中,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一本,获得省部级以上科学技术进步奖三项,荣立公安部授予集体三等功一次。获院级优秀教学成果数十项,优秀论文数十篇。
近年来,在全系教师的共同努力下,办案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做了大量国内疑难的电子物证鉴定工作。
计算机实验室成立于1984年。实验室面积为1500m2,SR 2.0微机425台。负责全院的与计算机有关的实验教学。1997年11月通过了辽宁省教委组织的“高等学校基础课教学实验室条件合格评估”,被评为“合格实验室”;2003年4月被辽宁省教育厅评为“基础课教学实验室评估工作”先进实验室。
学院投资150万元新建的电子物证鉴定中心和95万元新建的计算机犯罪侦查训练中心和200万元新建的电子数据取证实验室使我院在电子数据的取证、分析和检验方面处于国内先进行列。为计算机犯罪侦查专业方向的教学、科研、办案提供了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