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济大学

学校简介

同济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的教育部直属高校,在百余年办学历程中,始终注重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四大功能均衡发展,综合实力位居国内高校前列。

同济大学的前身是1907年德国医生埃里希·宝隆在上海创办的德文医学堂,翌年改名同济德文医学堂。1912年与创办不久的同济德文工学堂合并,更名为同济德文医工学堂。1923年正式定名为大学。1927年成为国立同济大学,是中国最早的七所国立大学之一。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同济大学经过六次搬迁,先后辗转浙、赣、桂、滇等地,1940年迁至四川宜宾的李庄古镇坚持办学。1946年回迁上海以后,发展成为以理、工、医、文、法五大学院著称的综合性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同济大学原有的医、理、文、法、测绘、造船等优势学科或支援其它高校,或整体搬迁内地。同时,全国10多所大学的土木建筑相关学科汇聚同济,使之成为国内土木建筑领域规模最大、学科最全的工科大学。

1978年以后,学校实行“两个转变”——恢复对德交流向国际性大学转变和由土木为主的工科大学向理工为主的多科性大学转变。

1995年,实现由教育部和上海市“共建”。1996年,上海城市建设学院和上海建筑材料工业学院并入。2000年,与上海铁道大学合并,组建成新的同济大学。2003年,上海航空工业学校划归同济大学管理。2004年,列为中组部直管高校。

2007年建校百年之际,同济大学已发展成为一所特色鲜明、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大学。2013年,学校提出“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愿景。

同济大学始终把培养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崇高使命和责任,确立了“知识、能力、人格”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努力使每一位学生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熏陶以后,成为具有“工程基础、科学精神、人文素养、国际视野”四个方面综合特质的“专业精英,社会栋梁”。创校至今,先后培养了近30万名毕业生,造就了一大批杰出的政治家、科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企业家、医学专家和工程技术专家。校友中当选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两院院士的有140余人。

同济大学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多功能振动实验中心”、国内第一个“汽车整车风洞”、国内第一个“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试验平台”、国内第一个“海底观测研究实验基地”等一批重大科研平台。先后承担了一系列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科研攻关,取得了大跨度桥梁关键技术、结构抗震防灾技术、城市交通智能诱导、城市污水处理、新能源汽车研发、国产化智能温室、大洋钻探、心房颤动分子遗传学等标志性科研成果。

秉承“与祖国同行,以科教济世”的优良传统,学校长期注重发挥优势学科和基础研究的溢出效应,不断拓展社会服务的形式和领域,积极为国家和地方社会建设发展作出贡献,为国内桥梁与隧道、城市轨道交通、水环境治理、抗震救灾、洋山深水港、上海世博会、崇明生态岛、新能源汽车等重大战略需求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学校与地方政府联合推动建设“环同济知识经济圈”,产值从初期2005年的不足30亿元发展到2012年的200多亿元,开创了“三区融合、联动发展”校地合作的典范模式。

学校积极拓展国际合作,在对德为主的合作基础上,发展为以对欧洲合作为中心,拓展北美、辐射亚非的布局,先后建立了中德、中法、中意、中芬、中西、联合国等8个国际化合作平台学院,与200多所海外高校签订合作协议,与大众、微软、IBM等跨国企业共建了研究中心。学校先后发起成立了“中国绿色大学联盟”和“国际绿色校园联盟”并担任首届主席,当选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全球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大学合作联盟主席,是亚太地区第一所被授予“全球可持续校园杰出奖”的高校。

截至2013年12月,同济大学设有33个学院(系)和二级办学机构,7家附属医院,4所附属中学。有四平路、嘉定、沪西、沪北等4个校区,占地面积2.57平方公里,校舍总建筑面积1644239平方米,图书馆总藏书量426万余册。

学校现有全日制本科生18581人,硕士研究生13762人,博士研究生4279人。另有攻读学位外国留学生2197人。拥有专任教师2786人,其中教授855人,中国科学院院士7人,中国工程院院士7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人,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人,瑞典皇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1人。中组部“千人计划”学者28人,教育部“长江计划”特聘(讲座)教授28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含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计划)22人,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3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5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3个,教育部创新团队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6个。

学科设置涵盖工学、理学、医学、管理学、经济学、哲学、文学、法学、教育学、艺术学等10个门类。现有本科招生专业45个(其中23个为国家级特色专业),硕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56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26个,博士学位授权学科点涵盖一级学科31个,专业博士学位授权点3个,博士后流动站25个。其中,国家一级重点学科3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培育)3个,上海高校一流学科17个。拥有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5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以及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同心同德同舟楫,济人济事济天下”。今天的同济大学正满怀豪情,朝着“建设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力前行!

院系介绍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信息安全研究方向。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设有电气工程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信息与通信工程系、控制科学与工程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等5个系和CAD研究中心、CIMS研究中心两个中心。拥有“嵌入式系统”985平台、“嵌入式系统与服务计算”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企业数字化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IC人才培养基地和国家Linux软件人才技术培训与推广中心。[1]

学院设有国家高性能计算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同济分中心、网格技术研究中心、基础软件中心、现代集成电磁仿真研发中心、半导体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网络化系统研究所、信息安全技术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与微软、西门子、三菱重工、英特尔、摩托罗拉、诺基亚等12家IT著名企业建立了联合实验室或技术中心。[1]

学院学科领域宽广,专业覆盖电气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五个一级学科。拥有控制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导航制导与控制5个二级博士点;拥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涵盖计算机系统结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计算机应用技术3个二级博士点。[1]

学院的硕士学位授权点多达15个,1998年以来还相继拓展了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电气工程、集成电路工程、软件工程等6个工程硕士培养领域。专业设置方面,设有电气工程及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信息安全等7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科技部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面上项目,国家发改委项目,教育部重点项目,国际合作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科研项目近200余项;其中973计划项目负责2项、课题负责6项、子课题负责2项;主持或参与863项目19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项。经费总额接近8000万元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有:网络资源管理与调度模型;并发理论与并行程序验证;认知与智能信息处理;网格计算异构信息处理与协同技术;软件测试技术;空间数据管理与服务;嵌入式系统;信息安全与可信计算;视频编码研究;计算机辅助分析与仿真;图形图像技术;虚拟现实与可视化等。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近千篇,包括IEEE Transactions系列文章10余篇,发表于IEEE Transactions on Fuzzy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A、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B、IEEE Transactions on Systems, Man and Cybernetics, Part C、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IEEE Transactions on Robotics and Automation、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Broadcasting、IEEE Transactions on Circuits and System for Video Technology等国际顶级期刊上;出版著作10余部;申请国家发明专利50余项;在一些技术领域如交通信息网格等的研究成果,在国内外已产生较大影响。

在学术交流方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积极参加国际性学术组织和国际会议,其中包括IEEE Fellow 2人,国际学术期刊编委、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主席/副主席及委员10多人。和国外一些研究机构、大学及国际著名的专家保持密切联系,包括纽约州立石溪大学、美国新泽西州立大学、美国韦恩州立大学、芬兰奥多大学、比利时列日大学、法国计算机与自动化研究所、加拿大渥太华大学、加拿大国家研究院、加拿大温莎大学、日本富山大学、英国Brunel大学等。不仅如此,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资助多名青年教师在国外著名大学进行长期学术交流和访问,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国德州大学奥斯汀分校、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法国里昂二大、瑞士理工大学、芬兰阿尔托大学等。

国际合作除了人才的国际化培养以外,同济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在科学研究方面承担了一批国际合作项目、多边和双边合作项目、国际著名IT企业的合作项目。与包括英国Brunel大学、芬兰赫尔辛基理工大学、美国德克萨斯技术大学、法国国立电信学院、日本东京大学、日本富山大学、日本国立情报研究所、加拿大温莎大学、香港中文大学、香港城市大学、美国南加州大学等诸多国外大学开展研究合作。此外还与包括IBM、Microsoft、Nokia、AMD、Intel、Apple等多家国际著名高科技企业开展深层次全面合作,成立了同济大学-IBM技术中心、Microsoft-同济大学Windows移动与嵌入式中心、同济大学-Nokia移动创新技术中心、同济大学-AMD技术中心、同济大学-Intel多核技术创新实验室、同济大学-Apple开发技术实验室,为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做出了重大贡献。

相关阅读:

分享到:

词条统计
浏览次数:
编辑次数:
最近更新:2014-01-21 13:53
编辑者:
院校新闻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召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召开校园网络信息安全工作会议

4月15日下午,吉林大学珠海学院在图书馆三楼会议室召开信息网络安全工作会...[详细]

山东招本科生994人 中国海洋大学首设保

山东招本科生994人 中国海洋大学首设保密管理专业

中国海洋大学今年在全国共招收本科生3800人,与去年持平,主要在一批次录取...[详细]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浅谈电信诈骗案件的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浅谈电信诈骗案件的发展趋势及侦破策略”专题讲座

2013年11月21日下午,应信息技术系邀请,南京市公安局刑事犯罪情报中心主任...[详细]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系与南京市公

南京森林警察学院信息技术系与南京市公安局秦淮分局交流

2013年11月19日上午,在信息技术系副主任王新猛的带领下,信息技术系部分专...[详细]

新疆警察学院举办“与法同行万人宣讲”

新疆警察学院举办“与法同行万人宣讲”专题讲座

为不断提升领导干部讲法治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扩大法制宣传教育的覆盖面和影...[详细]

返回首页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