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信息技术的发展给社会生态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它不仅改变了人们沟通、交流的方式,还扩大了教育信息的覆盖范围。信息技术的应用,缩小了贫富差距、地区差异所带来的教育鸿沟,让没有条件发展教育事业的地方有了“新课堂”,让教育公平落到实地。教育信息化、智能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很多地区、高校都将目光聚焦于教育信息化。山东,已经在行动。
打破“教育流水线”,通过技术赋能,让因材施教广泛落地;聚焦作业和考试痛点,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自适应学习系统并成为全省师生的标配;在书本、铅笔之外,智能学习终端要进入课堂……这些正是近日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新闻通气会上透露出的信息,也表明了山东发展教育信息化的决心。对教育大省山东来说,上述重要信息描绘出三至五年内山东省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其主要目标是:大规模地开展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孩子提供“适切”的教育。
智慧课堂解决历史痛点
新中国成立初期,山东教育迅速建立起新型的人民教育制度和教育体系,此后,进行了多次轰轰烈烈的教育改革和探索。在探索教育改革的道路上,山东有过先进的经验,也有自己的“痛点”。资源匮乏,人才短缺等因素,一直制约着山东教育的发展速度。按照山东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受限于师资力量和校舍规模,教育资源难以有效覆盖山东各地,实施大规模因材施教是很难完成的任务,教育公平久盼未至。
但随着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通过技术赋能教育,基于信息技术和移动学习终端的智慧课堂,已经使得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并且具备了普及推广的基础条件。这正是山东教育信息化2.0行动的规划之一。规划雄心勃勃地提出,教育信息化要进入课堂教学主战场,开展智慧课堂应用,破解教育教学难题。教育资源普及、在线教育覆盖、平台矩阵构建等行动的提出,让技术深深地融入在此次规划中,让大规模因材施教落地生根。
技术应用减轻师生负担
“教育信息化2.0将特别强调技术的应用,山东将聚焦作业和考试两个教育痛点,充分利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开发成熟可靠的自适应学习系统,成为全省教师和学生的标配。”山东省电化教育馆馆长王书勤的这句话,意味着在未来,这个自适应学习系统将成为老师的“教学参考书”和学生的“教辅资料”,智能匹配每个老师的教学特点和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
“这个系统将最大限度地减少师生的作业负担,让老师有更多精力投入到教学创新中,体现出教育技术的优势。”王书勤说,自适应学习系统要为个性化教学提供支撑,创设个性化教学环境。
按照计划,山东将探索5G技术在无线校园建设中的推广应用,使各级各类学校的宽带网络接入率达到100%;同时,建设智慧课堂,使得每一位学生拥有便携式移动学习终端,共享优质教育资源。通过典型引路和示范带动作用,山东将推动全省智慧校园建设。到2022年,山东智慧校园覆盖率将达到80%,惠及10000所以上的学校,全面构建起支持个性化教学的智慧教育环境。
教育信息化,需要师生具有较高的信息技术素养。为此,“信息素养将纳入综合素质评价”成为此次计划的重点内容。山东教育部门要求制订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落实学校信息技术课程,将信息技术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对接国家学生信息素养评价指标体系,开展学生信息素养测评,将学生信息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责任编辑:安博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