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2月31日20时55分,随着CA1668航班安全降落在北京首都国际机场,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国航”)2009年安全飞行年完美收官。
自1988年成立以来,国航不但凭着良好的安全飞行纪录在全球航空界博得良好口碑,也成为国内民航业的领军者之一。截止到去年10月底,国航拥有各型飞机256架,运营覆盖32个国家和地区的250条航线。国航通过以北京为核心枢纽的全球航线网络,可以把乘客送达87个国内目的地、56个国际及地区目的地;通过与国外航空公司合作,国航航线又进一步拓展到159个国家的912个目的地。
密切关注国航发展的业内人士指出,国航一路安全走来,信息化无处不在,并且国航的信息化历程,也是其不断探索保障业务运转的工具,打造自身核心竞争力的过程。
实现网络全球化
2002年,中国民航业完成了一次大重组,形成了国航、东航和南航三足鼎立的局面。加之中国经济急速增长,国内民航业的竞争日趋激烈。
之前在国内市场一直处于主导地位的国航发现,无论是来自国内同行还是国外航空公司的竞争都在不断增多。“中国经济强劲增长,带来了对空中旅行和航空运输服务的强劲需求,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间航线,莫不如此。”时任国航信息技术中心副总经理的黄建雄表示,“同时,全球的航空公司都面临着投资收益率的巨大压力。”
对此,国航希望能更好地利用自身资源提高顾客满意度,但它首先需要一个新的企业网络来支持电子订票、业务咨询管理、航班时刻表和电子邮件等新业务。
当时,国航拥有一个自建的分组式企业网络,长期使用的结果证明该网络成本高、效率低,无法承受更多的业务需求。国航要求新网络既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要稳定可靠,还可以不断升级。
2003年初,国航与美国电信运营商ATT签约部署新网络。为了把国航的企业网络改造成一个支持IP协议的全球网络平台,ATT向国航提供了端到端的帧中继业务,并将其作为核心组成部分,以局域网或国际专用租赁网络为补充,把国航的全球网络和坐落在北京的数据中心与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连接起来。在网络管理方面,国航选择外包方式,由ATT提供托管式网络服务。
整个改造涉及国航分布于亚太、欧洲、中东、非洲和北美的40个分支机构。大约在两年后,国航的业务运转效率在新网络的帮助下得到明显改善,尤其在机票预订系统、客户管理、常旅客奖励计划、业务咨询以及货物和航班编排系统方面。
国航内部人士习惯把2003年视为其信息化建设的一个分水岭,从当年起,国航的信息化工作从起步成长阶段步入整合优化阶段。构建统一高效的全球网络只是代表项目之一,国航在信息化方面的主要精力是放在重点业务系统的管控和完善上。
从人工到系统管控
国航运行控制中心蒋燕介绍,从整体上看,国航对于业务运营的管理控制工作,经历了人工、FOIS(航务签派信息系统)、OMIS(运行管理信息系统)和SOC(系统运行控制)等四个阶段。
在成立之初的几年里,国航对航班的指挥完全凭手工操作,飞行信息通过电传机接收后,再人工抄写到飞行动态单上。上世纪90年代中期,国航自行开发过航务签派信息系统,应用范围仅以航务签派部门为主,且较少与其他系统连通。随着航班班次增多,航线不断延伸,航务签派信息系统逐渐暴露出信息量小、信息获取速度慢等缺陷。
1996年,国航和东方新宏公司合作,着手对航务签派信息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建设更全面的企业级运行管理信息系统。改造本着充分利用既有设备和系统的原则,主要对数据库结构、应用软件功能和外围接口进行扩充和改进。
新运行管理信息系统不只彻底弥补了航务签派信息系统的缺陷,还有针对性地对原有系统内的模块作了相应改进,既设定了新的用户管理权限分配方式,还为现场指挥人员设计了专门模块,使他们能完整地查询和管理所需信息。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