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提出此规定是基于:国内很多涉密网络安全保密防护非常薄弱,有的处于空白状态;有的只加了防火墙。而国外报道防火墙的攻破率为47%。另外,美军1999年底也强制规定军方涉密网络与Internet断开。经国内专家论证,认为实行物理隔离是必要的,由国家保密局作出规定,经中央领导同志批准实施。根据最新调查表明:在过去的一年中,美国85%的政府机构、企业、金融机构的计算机安全设施被攻破;我国95%的与Internet相连的网络管理中心遭受过黑客的攻击和侵入。即使从目前的状况来看,为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作出这一规定也是必要的和正确的。
(2)基本定义
a.涉密网络指涉及国家秘密的网络,而不包括涉及商业秘密的企业内部网;
b.公共信息网络主要是指当前应用最广泛的Internet;
c.实行物理隔离是相对于防火墙、网关这类的逻辑隔离而言。
2、目前的解决方案
(1)终端(客户端)级:采用安全隔离计算机
a.双主板、双硬盘;
b.单主板、双硬盘;
c.单主板、单硬盘。
(2)集线器级:采用安全隔离集线器
可解决房间、楼层单网布线问题。
(3)网络级:正在研制采用类似“网闸”的方法解决。
3.解决此问题的发展方向
实际需求:涉密网络既要与公共信息网络实现隔离,又要实现适度的、安全的交换。
(1)适度的交换是指涉密网络中被允许的特定用户和被允许的特定业务(如SMTP、HTTP)的信息交换
(2)安全的交换应解决三个问题:
a.来自公共信息网络向涉密网络的黑客攻击,关键技术在于防范未知的攻击。
b.来自公共信息网络向涉密网络的病毒感染,关键技术在于防范新型病毒。
c.涉密网络向公共信息网络的涉密信息泄漏。关键技术在于基于语义分析的智能化信息分析检查。
可以采用类似船闸那样的“网闸”技术。在涉密网(内)与非涉密网(外)之间建立一个过渡区。这个过渡区在“网闸”的控制下,分时地始终只与一个网连接。在外网到内网的交换中,解决入侵检测和查毒杀毒的问题;在内网到外网的交换中,解决涉密信息的检查与控制问题。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专项已立项研究此课题并取得初步成果,有些企业也有积极性,国家保密局准备组织专家研讨,推进这一工作。明确何种技术可用于何种密级网络的安全隔离与交换。待技术成熟后,附之以必要的管理手段,再由国家保密局作出相应的规定。涉密网络最终要实现与公共信息网络的安全隔离与交换。
四、电子政务涉密网络建设存在的问题
1.认识与观念
涉密网络建设的关键在于领导的重视。大多数领导对保密问题是很重视,但有的领导对网络中安全保密的实际情况了解不够,过问少,支持就不够,表现在经费不落实。要多宣传,多做工作。
2.管理
(1)应用部门、信息部门(网络管理部门)、保密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几个积极性没有形成合力。实践证明工作结合得好,互相理解、支持,工作推动就大。
(2)定密不准。国家秘密与工作秘密,国家秘密与商业秘密,国家秘密与内部事项界定不清。涉密网络密级定位不准,存在欠防护与过防护两种倾向。
(3)一些法规还不够健全,管理要求不够明确。
(4)存在忽视管理,以技术代替管理的现象。管理与技术的作用应是七分管理,三分技术的关系。加强管理可弥补技术的不足;而放弃管理则再好的技术也不安全。结合我国国情,更应在管理方面下功夫,特别是在管理与技术的结合上予以加强。
3.技术
除一些共性技术外,要根据涉密网络建设的特点研究;
(1)安全隔离与交换技术;
(2)电子文件密级标识在涉密网中的应用;
(3)VPN和IP加密在涉密网中的应用;
(4)PKI和CA在涉密网中的应用;
(5)等级保护与密级保护的关系;
(6)适度防护,涉密最小化与防护最小化,经费合理投入。
发展电子政务在我国已是势在必行,而电子政务中涉密网络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我们应在涉密网络建设中紧密结合应用实际,探索出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把涉密网络建设好,确保国家秘密的安全,推动并促进电子政务的健康发展。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