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格式化并加载磁盘阵列,命令如下所示:
//建立磁盘
#mkraid /dev/md0
//使用ext3文件系统格式化
#mke3fs /dev/md0
//将md0磁盘阵列加载到目录/mnt/md0下
#mount -t ext3 /dev/md0 mnt/md0
3)启动磁盘阵列
#raidstart /dev/md0
4)使用过程中查看磁盘阵列的使用状态
#more /proc/mdstat
5)停止和卸载磁盘阵列
//首先停止磁盘阵列
#raidstop /dev/md0
//然后卸下装载的磁盘阵列
#umount /dev/md0
6)删除磁盘阵列:首先使用第5)步停止磁盘阵列,然后删除/etc/raidtab文档即可。
2.创建raid5磁盘阵列
上面介绍了raid0的创建方式,下面介绍如何创建raid5磁盘阵列。有了上面的基础后,对于raid5的创建也就不那么困难了。简单地说,raid5是在raid0和rai1中取得折衷,既具备容错能力,也不会浪费太多硬盘空间,并有助于提高磁盘的i/o性能。由于raid5需要存储同位校验码,因此要创建此模式的磁盘阵列,至少需要3块或以上的硬盘。因此,本例以hda、hdb、hdc三块磁盘的分区(hda1、hdb1和hdc1)来组成raid5磁盘。当然,也可以指定三块磁盘的其他分区,这个可以根据实际磁盘分区的使用情况选定,并不是固定的。
基本操作步骤如下:
1)编辑磁盘阵列的配置文件/etc/raidtab如下:
raiddev /dev/md0
raid-level 5
nr-raid-disks 3
nr-spare-disks 0
chunk-size 32
persistent-superblock 1
parity-algorithm left-symmetric
device /dev/hda1
raid-disk 0
device /dev/hdb1
raid-disk 1
device /dev/hdc1
raid-disk 2
同理,上述文件中每项的含义如下所示:
raiddev:指定磁盘阵列名称;
raid-level:指定使用的raid5磁盘阵列;
nr-raid-disks:此磁盘阵列由3个硬盘所组成;
nr-spare-disks :指定/此磁盘阵列的备用硬盘数目;
chunk-size:当数据要写入磁盘阵列时,每个写入的大小(单位为kb,且必须为2的幂次方)。此设置值的大小,会影响磁盘阵列的读写效率,不过理想的设置值,则按每台计算机的使用情况而异,并无绝对的结果;
persistent-superblock:设置是否要写入磁盘的superblock:设成1表示写入,否则设成0。若将此参数设成1,则当磁盘阵列中有硬盘损坏时,系统仍可继续启动;若有备用硬盘,也会同时启用备用硬盘;
parity-algorithm:指定要用哪一种算法计算同位校验吗,可使用的算法有left-symmetric、left-asymmetric、right-symmetric及right-asymmetric等4种。一般采用left-symmetric能有最好的存取效率;
device /dev/hda1:指定所有使用的第1个硬盘分区名称;
raid-disk 0:设置上述的分区是此磁盘阵列所使用的第1个硬盘(编号由0开始);
device /dev/hdb1:指定所要使用的第2个硬盘分区名称;
raid-disk 1:设置上述的分区是此磁盘阵列所使用的第2个硬盘;
device /dev/hdc1 :指定所要使用的第3个硬盘分区名称;
raid-disk 2:设置上述的分区是此磁盘阵列所使用的第3个硬盘。
2)格式化并加载磁盘阵列,命令如下所示:
//建立磁盘
#mkraid /dev/md0
//使用ext3文件系统格式化
#mke3fs /dev/md0
//将md0磁盘阵列加载到目录/mnt/md0下
#mount -t ext3 /dev/md0 mnt/md0
3)启动磁盘阵列
#raidstart /dev/md0
4)使用过程中查看磁盘阵列的使用状态
#more /proc/mdstat
5)停止和卸载磁盘阵列
//首先停止磁盘阵列
#raidstop /dev/md0
//然后卸下装载的磁盘阵列
#umount /dev/md0
6)删除磁盘阵列:首先使用第5)步停止磁盘阵列,然后删除/etc/raidtab文档即可。
(责任编辑:)